分享

兩會之聲|陜西省人大代表彭光琴:讓民歌傳遞陜南面貌 用民歌助力陜南脫貧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2-01 17:15:30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羅赟鵬):近日,陜西省人大代表、陜南民歌傳承人彭光琴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間隙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她説:“我是陜南民歌的傳承人,常年在基層做文化惠民演出,這兩年在文化助力脫貧攻堅這一塊我們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對基層文化扶持,讓老百姓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等各方面得以脫貧。”

  兩會之聲|陜西省人大代表彭光琴:讓民歌傳遞陜南面貌 用民歌助力陜南脫貧

  陜西省人大代表、陜南民歌傳承人彭光琴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王娜)

  陜西民歌根據地域特徵分為陜北民歌、陜南民歌和關中民歌。各種地區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轉柔美,構成了陜西豐富的民間藝術。陜南民歌是陜西省秦嶺以南秦巴山區的傳統民俗文化,陜南民歌完美體現了陜西省的傳統民俗風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身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未來我將繼續深入基層,挖掘陜南傳統民俗文化,做好陜南民歌的傳承人。當然也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為陜南民歌的傳承發展搭建更好的平臺,把陜西的地方文化真正宣傳出去。”彭光琴説。

  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代表,彭光琴尤其關注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彭光琴常去陜南基層山區演出,在與人民近距離的接觸中,她對山區人民生活狀況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基層演出時,我能感受到這幾年來山區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準也不斷提升。但在陜南,一些山區由於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生活還處於貧困狀態。”彭光琴説。

  因此,彭光琴建議陜西省政府加大專項扶貧資金投入,並給予貧困縣涉農整合資金自主支配權,可以結合縣城實際靈活使用,提高資金效益。

  而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彭光琴也用自己的方式助力陜南的脫貧工作。“近年來,我們把很多的惠民政策通過文藝改編的形式,編排成節目在鄉村進行展演。我們還常年給百姓宣講政策,而且將扶貧路上遇到的一些感人事跡,包括一些很好的先進典範,進行文藝上的加工和改編,然後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讓百姓首先在思想上發生一個較大的轉變,點燃百姓擺脫貧困奔赴小康的激情和信心。”彭光琴説。

  此外,彭光琴還表示,陜南民歌也可以和當地中藥材、茶葉等優質農産品相結合,用民歌搭建宣傳平臺,助力脫貧攻堅。“希望政府能夠開通一些平臺,讓陜南民歌在走出陜西、走向世界的同時,‘帶火’陜南特産,‘帶熱’陜南文化。”彭光琴説。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