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校長劉莉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馬淑媛)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王丹):1月28日下午,陜西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校長劉莉出席會議並進行發言。會後,劉莉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的專訪,分享她對陜西發展國際教育的想法。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您如何看待2019年度的政協工作報告?
劉莉:學習完2019年陜西省政協工作報告後,我認為報告十分客觀全面,尤其是報告對2019年工作的部署,重點突出,務實性強。于我而言,我比較關注報告中關於2019年度教育工作的規劃,教育扶貧、新建學校、發展0-3歲幼兒學前教育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您這次帶來了哪些提案?
劉莉:因為我從事的是國際教學工作,所以比較側重關注國際教育這一方面的發展問題。我今年帶來了兩個關於國際教育的提案,第一個是關於國際化學校“供給側”問題的建議,在我看來,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能獨立完成所有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同時,普通中小學雖開設有國際教育交流的活動,但未開設跨文化理解的通識課程,産品和服務不夠多元化,且國際化學校師資缺乏,辦學成本過高,所以省、市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化學校辦學專業化發展的指導和監管,在教育人員引進和課程內容兩方面要加強管理,提升品質。我覺得,還應該鼓勵更多中小學與國外學校建立合作結對關係,建立常態化國際交流渠道,此外,我們還應學習借鑒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中小學跨文化理解課程的研發經驗,推進陜西省普通中小學的跨文化理解課程設計與實驗,促進陜西省中小學在全球背景下開展課程教學。
第二個是關於在普通中小學開展環境教育的建議。相關國家在90年代就在所有中小學的課程中普及了環境教育,而中國關於這一方面的教育稍微有些滯後,在2019年一年中,我希望環境教育這一國際教育課程能納入中國學校的日常教學中。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關於發展國際教育,您有哪些思考?
劉莉:關於梁家灘國際學校的名字,有很多家長曾經問我,為什麼不取一個西方的名字,這樣聽起來更高大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講的就是梁家灘,所以我們取名梁家灘國際學校。有很多人説梁家灘這名字聽起來挺土的,我覺得這樣説不太適合,但凡把我們西安的歷史挖一挖,把陜西的歷史挖一挖,就可以了解到,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不想讓學生丟了這個根。我認為發展國際教育也一樣,不能簡單複製,要保留中國文化根基。
我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梁家灘教育中。我心裏有這樣一個願景,我覺得在梁家灘國際學校,我們要吸引更多的外籍教師,讓他們喜歡西安、喜歡陜西,並願意留在這裡,共同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貢獻。
如果説國際學校標誌了一個地區的包容性和國際化,那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這個學校真正能夠包容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等到那一天,我相信我們的城市也一定是非常的開放和包容,經濟、社會、文化也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您在2019年有什麼關於國際教育的新想法?
劉莉:作為政協委員,我想在2019年多關注艾滋病兒童。近年來,陜西省新增艾滋病兒童的案例越來越多,而現在的社會關注度還不是太高。身為教育者,我們應當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一些父母已故的艾滋病兒童,他們的生活教育應如何保障?第二,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艾滋病知識的教育普及?過去我們總説,高校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災區,殊不知艾滋病的感染率越來越年輕化,很多低齡感染者患病都源於對這一疾病的認識淺薄。在2019年,我希望在普及青少年艾滋病教育、性教育問題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