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趙浚喆):對中國人來説,春節是一個極具儀式感的節日。然而,貼春聯、挂福字、購年貨、逛燈會這些傳統過年“標配”已愈發不能滿足人們對於春節的嚮往。因此,西安開啟了“尋根”春節文化內涵之旅,借助“西安年”活動找尋屬於“最中國”的年味。
山地普一家三口(攝影 趙浚喆)
在中國生活了13年的印度“洋醫生”山地普現在供職于西安紅會醫院,他和妻子、兒子已在西安定居已經兩年有餘。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到山地普,聆聽這位“絲路青年”眼中的“西安年”。
山地普介紹道:“在印度,每逢過年,親朋好友通常會相約駕車出去遊玩。而中國人過年,不論多遠,在外打拼的遊子都會趕回家與親人團圓。我來中國13年了,很喜歡這種隆重而又不失儀式感的‘中國年’。”
大唐不夜城布景(攝影 趙浚喆)
在西安定居了兩年多,談起“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山地普表示:“‘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喚起了大家對節日的嚮往,也讓我體驗到了‘最中國’的年味。”
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山地普,很早便做好了2019“西安年·最中國”的攻略。他説:“在中國過春節是一定要貼對聯的。聽説,今年曲江新區會在大唐不夜城送春聯,我準備和家人一起領春聯、帶福氣回家。”
成家以後,山地普年每年都會和家人一起認真貼春聯。山地普笑著説:“我知道貼‘福’字時要倒過來——寓意‘福’倒(到)了。但是對於春聯的上下聯,我經常還會傻傻分不清楚。”
大唐不夜城長安美食展銷區(攝影 趙浚喆)
過春節,吃是一件“正事”。山地普坦言在臘八節吃到的臘八粥就很對他的胃口,同時他還力薦在大唐不夜城的美食展銷活動。他介紹道:“春節期間,西安的一些老字號飯店會聚集美食傳承工匠和手藝人,在大唐不夜城老字號品牌區域展銷,為大家提供品嘗正宗老字號美食的機會。我仿佛看到了八寶飯、葫蘆雞、獅子頭這些‘美食們’在向我招手,當然還有我很期待已久的蒸碗美食。”
國外友人在大唐不夜城留影(攝影 趙浚喆)
山地普的父親是一名文史老師,家學淵源的山地普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及民俗同樣很感興趣。“之前我很喜歡京劇,來到陜西,我漸漸地迷上了秦腔。聽説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在曲江池和寒窯遺址公園就有秦腔表演,同時還有我很感興趣的戲舞南獅、相聲曲藝等民俗表演活動。現在我就盼著放假,好儘快感受一把‘最中國’的‘西安年’。”山地普説。
2019年“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已經陸續開啟,西安曲江新區作為“西安年·最中國”的核心區域,為遊客精心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年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