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佈。
《實施意見》的總體目標是,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以素質能力提升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地位待遇為保障,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教師教育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準綜合大學和教師培訓機構為兩翼、各級各類優質學校為實踐實訓基地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教師隊伍規模結構趨於合理,培養規格層次明顯提升,整體素質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實施意見》提出,實施強師計劃,全面提升教師業務素質能力。加大對師範類院校的投入,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和一流師範專業建設;支持高水準綜合大學建設教師教育學院,著力培育一批省級特色和緊缺師範專業;逐步增加高校師範生招生計劃,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專業;師範院校要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改進和完善師範教育課程體系,師範類專業要逐步達到60%的比例。繼續實施每位中小學教師每五年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計劃;著力為鄉村骨幹教師名校訪學、高端研修、跟崗實踐、域外交流、學歷提升等創造條件,鼓勵各地採取措施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通過送教下鄉、跨校交流、網絡研修等形式,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
《實施意見》還提出,規範和創新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各地根據教育發展實際,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深化中小學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鼓勵學校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壓縮非教學人員編制。實行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加大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和學前教育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嚴控城市學校私自聘用農村及薄弱地區優秀骨幹教師,引導人才有序流動。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對於在政治思想、社會公德、生活品德、學術道德等師德師風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嚴格實行“一票否決”,依法依規撤銷教師資格,解除教師職務,清除出教師隊伍;對不能勝任正常教育教學工作或教師資格定期註冊不合格的教師,調整到其他非教學崗位。
《實施意見》指出,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紮實落實中央關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9年實施範圍擴大到全省所有貧困縣區鄉村教師,2020年全省範圍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提高補助標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做到越往基層、越往艱苦地區補助水準越高。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對全省農村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在職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授予“陜西省鄉村教師突出貢獻獎”,每兩年組織一次申報評選工作,每次獎勵500人,每人獎勵1萬元。獲得“陜西省鄉村教師突出貢獻獎”可優先推薦參加“三秦最美鄉村教師”的評選。(記者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