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人大代表、碑林區長盧光文:建設“雙創”重點區 讓“創業西安”城市品牌越來越響亮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2-16 15:32:21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2月15日,西安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西安市代市長李明遠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指出,2018年西安開展“創業西安行”系列活動596場,累計建成眾創載體1156個、3281萬平方米,入孵企業和團隊4.18萬家,躋身全國“雙創”城市第一梯隊。

  碑林區是西安市雙創“5552”成長格局五個重點區之一。會議期間,西安市人大代表、碑林區長盧光文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盧光文介紹了碑林區的“雙創”發展情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217111541

  西安市人大代表、碑林區長盧光文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王娜)

  盧光文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利於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擴大就業,所有的“雙創”都要圍繞就業、創業和産業,核心目標就是通過創新創業帶動區域發展,實現在一個或多個領域的追趕超越發展。

  以環大學創新産業帶為核心 建設“雙創”重點區

  隨著城市的發展,老城區逐漸出現了經濟發展缺乏新動能、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優勢資源外遷、科研成果轉化難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心城區經濟社會發展。

  “碑林區內有17所大學,130家科研院所,具有眾多的資源優勢,但是很多創新成果在本地不能就地轉化或者轉化率很低。而‘雙創’就是要把資源優勢變為産業優勢,我們推動‘雙創’事業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盧光文説。

  為解決上述問題,西安市碑林區與西安市科技局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11所高校共建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探索“大學+”發展新模式,打造“大學之城”示範區。

  “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是一個平臺,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科技産業園,我們要讓各類的要素往這個平臺上集中,把平臺的服務類、支持類功能越做越強,吸引更多的創業者、企業、團隊共享碑林區搭建的公共‘雙創’基礎設施,從而更好實現創新創業。目前,碑林區眾創空間達296萬平方米,已有123個眾創載體落地,位居全市區縣第一,有6522家企業落戶,6.33萬人在此實現了創業和就業,這是實實在在的。”盧光文頗為自豪地説。

  探索“一院一所”模式以外的第三個模式

  當前,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已成為共識,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經濟、産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換道超車的新引擎。西安作為科教資源大市,近年來,“一院一所”模式(即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光機所模式)的科技聚變效應不斷顯現。

  而對於碑林而言,坐擁17所高校、130家科研院所,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開闢探索出另一種模式,值得碑林區思考。

  “在碑林區也有一個類似于‘一院一所’的模式,就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膜分離技術研究院,這是‘研究院+公司’的機制,真正實現了産、學、研的結合以及市場、産業和企業的結合。”盧光文介紹説。

  據了解,2017年5月19日,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陜西省膜分離重點實驗室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揭牌成立。該研究院既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學院王磊教授團隊從高校走向市場的創新實踐,也是碑林區推動校地合作的工作成效之一。

  完善“雙創”基礎措施 暢通“雙創”之路

  報告中指出,2019年西安將打造“雙創”升級版,深入推進“創業西安行”系列活動,升級各類雙創載體平臺,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孵化器、眾創空間從數量向品質轉變;爭取國家産教融合建設試點,推動“五大創業經濟”取得新突破;統籌抓好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和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讓“創業西安”城市品牌越來越響亮。

  2018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關於支持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發展的若干意見》,碑林區的“雙創”發展獲得政策性護航。

  對於2019年碑林區“雙創”産業的發展,盧光文表示:“從2018年起,我們已開始從重載體建設向重成果轉化、企業成長上轉變,向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方向邁進。”

  盧光文繼續介紹説:“2019年,碑林區將與一百多位全球頂級設計大師合作,加快建設‘國際城市專家西安智庫’,通過決策諮詢、品牌傳播、互訪互動、IP引入、項目諮詢等業務吸引國際頂級專家關注西安發展,並提供國際經驗和規劃、設計、創新、文化、環保等各方面的智力支撐。此外,碑林區還將推進知識産權運營試驗區建設,深化與西安企業資本服務中心合作,建立以‘孵化+創投’為核心的雙創投融資體系,讓更多的創業團隊、創業者能夠享受到更好的資源,從而使他們的創業創新之路能夠比較順暢。”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