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3月1日,天剛剛亮,陜西勉縣溫泉鎮劉家山村村民劉長明就“鑽”進了牛圈,清理牛糞、準備草料。忙活了一早,看著一頭頭肥壯的肉牛,他的心裏滿是幸福。
今年50歲的劉長明,曾經是無資金、無技術、無門路的“三無”貧困戶,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他華麗“蛻變”為現在的養牛致富帶頭人,村裏的人都稱他為“牛人”。
前些年,劉長明跟著別人發展過獼猴桃、蠶桑等産業,但均以失敗告終。幾年下來,不僅欠債未還,女兒上大學一年近2萬元的開支更如一塊巨石壓的全家喘不過氣。2015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頂“窮帽子”,讓劉長明挺不起腰桿。經過一番摸索,劉長明發現養殖肉牛風險小、效益高,不禁眼前一亮,恰好幫扶幹部上門宣講扶貧政策,並鼓勵他發展産業。劉長明打定了主意養牛,並立即申請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搭建了牛棚,買來11頭小牛,開啟了養牛生活。
養牛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劉長明就起床幹活了,打掃牛圈、割草料、去地裏幹農活,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好幾頭小牛都生了病,劉長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恨不能“替牛生病”。為了養好牛,他跑遍了十里八鄉,找鄰村的養牛大戶“取經”,還跟著村上的獸醫“偷藝”,什麼病用什麼藥用多少,他都牢牢記在心裏,逐漸也成了一名“牛把式”,説起養牛經驗一套一套的。
在劉長明的精心照顧下,一頭頭牛兒油光發亮、膘肥體壯,他養的牛多食用天然青草料,産出的牛肉質好,深受周圍鄉親們的喜愛,每次都銷售一空。2017年,劉長明賣出了16頭牛,掙了六萬多元,一舉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脫貧後的劉長明更加有了信心和幹勁,2018年,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還清了所有的借款和貸款。2018年,劉長明還被評為勉縣年度脫貧致富示範明星。
“我準備再建一個牛舍,帶領其他貧困戶一起養牛致富。”憧憬未來,劉長明信心滿滿地説。(文 蔣虛 劉強 編輯 段曉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