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提及自己從事的義教公益活動,39歲的西安高新區“紫薇夢想接力”志願者李曉燕臉上便漾起滿足的笑容,“我從來沒考慮過公益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只是想用實際行動為山裏的孩子們做點實事。”李曉燕説道。
自2009年就職紫薇地産以來,李曉燕致力於“紫薇夢想接力”義教公益活動已經十年,行走在學雷鋒的道路上,她將“暖流”送進山區的一個個角落和心靈。
李曉燕説,能從事公益是自己人生中的“意外之幸”。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曉燕跟隨幾位從事義教活動的同事,到戶縣山區一所偏遠的小學探訪。那裏條件的艱苦以及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讓她至今記憶猶新。“我是一個感性的人,看到孩子們生活學習如此艱苦,不由得便想為他們做些什麼。”自此之後,深受觸動的李曉燕就一心撲在了公益上。
2010年,李曉燕與同事前往陜西寧強縣。汶川地震後的寧強正在經歷災後重建,但滿目瘡痍下仍難掩新生的力量。她親眼目睹寧強山區小學的教學條件後,被深深震撼了,“孩子們中午吃白開水泡饃,只為省下一塊五毛錢的午飯錢。有的孩子家住得遠,上下學要走十幾裏山路。但即便條件如此惡劣,學校、家長及孩子自己,都沒有放棄求學的念頭。”李曉燕感慨地説道。
回西安後,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時常在李曉燕腦海中揮之不去,反復思考後,她決定每月出資150元匯給山區孩子們,並動員公司的領導同事一起加入這個愛心匯款項目。“150元雖不是一筆大數目,但凡事貴在堅持,細水才能長流。”秉承這樣的信念,李曉燕與她的領導同事們十年如一日,堅持資助寧強的孩子們,很多被資助者已經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學。
2012年至2014年,李曉燕組織開展成長“薇夢想”活動,來自寧強、洛川兩地學校的五百餘個“薇夢想”被全部認領,讓五百餘個孩子得到了“一對一”幫扶的機會。同年,李曉燕還發起了“媒體愛心同盟”西鄉行活動,帶隊前往西鄉李河小學,借助媒體的力量,使社會愛心得以不斷昇華。
2015年至2016年,李曉燕走進藍田馬王、土橋等10所貧困學校,分16期開展了示範課活動及愛心眾籌校園鼓號隊,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邊遠山區孩子們的夢想。在2016年“紫薇夢想接力”公益行動十週年之際,李曉燕倡議發起“掌心溫暖”公益行動,並前往福利院給予孩子親情般的擁抱,讓孩子擁有掌心般的關愛。
為響應“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號召,2017年上半年,李曉燕帶領“紫薇夢想接力”義教行動志願者先後前往12所偏遠小學,開啟“示範課下鄉”教育扶貧,開展示範課和素質課教學。
此外,2018年“紫薇夢想接力 精品課程庫”點課平臺正式上線,首批入選的12節“精品課程”一經上線即被預約一空。李曉燕表示,這項新的公益舉措是“紫薇夢想接力”義教公益活動的一大創新,旨在讓更多邊遠學校分享到志願者的愛心和精品課程,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盡可能多的成長機會。
2012年至2017年間,李曉燕多次被評為紫薇地産年度優秀員工,2017年李曉燕獲評陜西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2018年被評為年度西安市宣傳推選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優秀志願者。
十年來,李曉燕與她的同事們分赴五十多所山區學校,建立起定點扶持學校,開展“四點半課堂示範課”“陽光雨露工程”“獻愛心送溫暖”及愛心幫困“一對一”助學活動等,並通過愛心捐助太陽能及凈水設備,改善鄉村學校的衛生條件,累計志願者服務時間1672小時,發動近千名社會愛心志願者加入團隊,用實際行動為山區孩子們升起了希望之燈。(供稿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編輯 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