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自駕遊露營地
近年來,渭南華陰市積極實施“文化興市、旅遊立市”戰略,將文化和旅遊産業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文化旅遊設施體系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生活多姿多彩,非遺傳承力度加大,文化旅遊精品好戲連臺,扶志扶智的文化扶貧工作紮實進行。在華陰,文化這種無形的力量,通過旅遊這個舞臺已經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文化旅遊惠民的“紅利”已經送到群眾“家門口”,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按照“文旅統領,多規合一”的原則,全市規劃為中心文化休閒産業區、東部生態經濟林區、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南部山地生態旅遊區、北部水上觀光與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區“五大片區”。十三五期間將實施重大文化旅遊及服務類項目41個,預計總投資325.1億元。僅2018年就實施了20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186億元,年度投資44.8億元,涉及水系水景、文化體育、景區景點、旅遊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多方面。
文化活動遍地開花
華陰市文化根底厚重,民間文化博大精深。人口僅有27萬的縣級小市,卻擁有華陰迷胡、華陰老腔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華陰老腔、華陰迷胡一次次的對外文化交流演出,讓華陰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來華陰旅遊的人數不斷提升。該市充分利用人才優勢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積極創造地方文化精品,打造華陰文化品牌。
在文化活動中,華陰市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勤勞質樸、開放包容、實幹進取”華陰人精神這一主線,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塑造先進人物形象,用高雅的文化感染人、用先進文化鼓舞人,用特色文化吸引人,打造優秀文化名片。
新排的《扶貧路上》《致富花開》《吼一聲老腔到陣前》《月照瓜園》《搬遷》等多部戲曲作品,富有時代特色。老戲新排,《李亞仙》《梁秋燕》等傳統劇目重新編排後,久演不衰,深受群眾喜愛。投資150萬元,邀請名導名演,組織精兵強將,創作編排迷胡戲《苦寒梅香》,得到了中省市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被列入文化和旅遊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之列,目前已經靜場攝像和綵排演出。
“小型、多樣、分散”,華陰市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常辦不輟,經過長期的錘鍊,已經形成了富有華陰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群。“少兒春晚”“網絡春晚”“秦腔大賽”“迷胡大賽”“廣場舞大賽”“鑼鼓大賽”“風箏大賽”“象棋比賽”“華陰市文化活動月”“書香華陰”“鞦韆文化藝術節”“桃花文化旅遊節”等日常演出和節慶文化相結合,演出活動多點開花,群眾廣泛參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講好華陰故事、傳遞華陰好聲音,展現華陰新形象,彰顯了華陰人的精神風貌。
諸多非遺唱響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種“無形文化”和寶貴的文化財富。華陰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文化積澱深厚,民間文化資源豐富,被列入市級以上的非遺保護名錄有27項, 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8人。
2018年,華陰老腔國家級傳承人張喜民和老腔藝人們一起遠赴美國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12個城市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演出。同時,張香玲老腔班社也赴新西蘭進行交流演出,華陰老腔再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充分展示華陰老腔和皮影獨特的藝術魅力,提高了華陰對外知名度。據了解,華陰老腔每年的對外演出都在100場次以上。
華陰老腔還參加央視《藝術人生》獻禮十九大特別節目《歌聲中的中國》錄製、參加中非合作論壇演出、赴湖南汨羅市參加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華陰老腔被北京人藝作為經典劇目予以永久保留。去年9月份,中國民協授予華陰市“中國皮影文化傳習基地”稱號,在華陰舉辦了“中國皮影雕刻藝術中青年傳承人高級研修班”,舉辦了全國皮影展。
除此之外,華山戲法、華山瓦硯、華陽豆腐和渭南市級項目長敖(八一)粉條、 華山紅拳、興樂坊村關帝廟古廟會、華山鞭術、華山陳摶丹道健身功省級申報項目工作已經完成。
華陰市委、市政府還積極依託當地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旅遊資源,把建設山水相依、文旅融合的全域旅遊城市作為發展新目標。把非遺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讓市民及遊客盪鞦千、觀美景、看老腔、品鄉情。
打出華陰文旅國際化品牌
為做大華陰旅遊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月月有活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文體一體發展,充分利用“華山論劍”的品牌效應,每月推出一場定位高、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通過“體育+旅遊”“賽事+旅遊”等形式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華陰市先後舉辦了中國(華山)國際圍棋大會、國際登山徒步大會、中國·華山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西北五省象棋聯賽、絲綢之路·華山國際登山節等有影響、有高度的大型文化體育賽事活動20余場次,賦予了“華山論劍”新的內涵和意義。
為拓展省外影響,華陰市動員全市力量,通過西洽會、省際旅遊商品博覽會以及京津冀、深粵港等地的展會、點對點招商平臺等,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活動;與周邊縣市結成渭河旅遊聯盟、陜西旅遊行銷合作聯盟、LOTS平臺戰略聯盟等,共同開展聯合行銷宣傳;圍繞華山核心景區推出一日遊、兩日遊等旅遊線路,通過優惠政策吸引遊客,不斷開拓客源市場。2018年,全年接待遊客1136.9萬人次,增長15.3%,旅遊綜合收入92.04億元,增長10.1%。
開啟文化旅遊新篇章
春暖花開,萬象更新。華陰市八一路中段的“五館一中心”項目建設工地車水馬龍,焊花飛濺,工地一片忙碌,工程項目馬不停蹄加緊實施。這個項目佔地295畝,總投資6.1億元的項目,是該市近年來實施的最大的文化民生工程,也是該市首個引進的PPP項目。
華陰市緊抓歷史機遇,乘著PPP項目建設發展的東風,在很短的時間內,讓這個文化惠民的大項目很快落地建設。
“五館一中心”項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博物館、文化館、運動員公寓、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已全部封頂,內部正在鋪設各類管線,足球場已經完工。
與此同時,華陰市影劇院包裝改造等幾個大的項目都在加緊實施之中,裝修一新的影劇院即將投入使用。
另外,今年華陰市精心籌劃儲備的輪滑場地、24小時智慧圖書館、攀岩場地、健身步道、老腔演藝中心、汽車露營基地等6個文化産業發展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
省十四運場館專家看了華陰五館一中心建設情況後高興地説:“華陰市的文化體育項目體積大、投資大、建設快,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項目完工後將達到了全省縣市級一流的水準,也具備了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條件。”
春天,美麗的迎春花開放在山間溝邊,和煦的春風吹開了華陰文旅融合發展的春天……(文/圖 記者石俊榮 通訊員王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