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籌備全運會 打造便民“健身圈” 西安衝刺 “體育強市” 大目標
西安日報  2019-03-15 14:01:0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11_attpic_brief (2)

  西安國際馬拉松賽連續兩屆圓滿舉辦,代表著古城全力衝刺“體育強市”的熱情與活力。 (記者 楊力 攝)

  抓好西安奧體中心建設,確保主體育館、游泳跳水館、體育場和周邊交通環境綠化等配套設施按時間節點完成建設;編制《賽事名城建設三年工作規劃》;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建設智慧化全民健身設施管理平臺,打造便民利民“健身大管家”。

  昨天,記者從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工作推進會暨2019年西安市體育局長會議上獲悉,今年古城體育將圍繞加快十四運會籌備工作,抓好“賽事名城”建設,打造“15分鐘便民健身圈”等中心工作,奔跑奮鬥,努力開創體育強市建設新局面。

  全運籌備全力提速

  “智慧場館”加快建設

  “全力推進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建設,確保12月底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加快推進場館改造工作,力爭年內完成改造工程總量的70%以上;著手進行十一屆殘運會和第八屆特奧會場館改建方案等工作。按照省籌委會‘智慧場館’的要求,加快信息技術建設,夯實工作任務,跟上場館建設步伐。”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馬銳説道。

  據馬銳介紹,今年西安市將大力加強西安奧體中心建設,確保主體育館、游泳跳水館、體育場和周邊交通環境綠化等配套設施按時間節點完成建設。加快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西安秦嶺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場館改造工作,全面啟動西安市體育訓練基地建設。

  同時,西安市還將努力營造喜迎十四運濃厚氛圍。制定全運惠民工程實施方案,將體育元素融入到主題公園、廣場綠地、旅遊景點和美麗鄉村建設,構建迎全運美麗環境。大力開展以“我要上全運”為主題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在全市營造喜迎全運的濃厚氛圍。研究制定十四運會西安市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建設方案,製作西安體育宣傳片,籌備西安體育發展史展覽,抓好地鐵、高速公路、繁華商業地段戶外廣告布設。

  精心“鍛造”一流大賽

  挖掘潛力打造賽事名城

  “對標全球著名體育賽事之城,以打造國際品牌名賽、推動體育産業發展、完善場館設施為核心,編制《賽事名城建設三年工作規劃》,助力西安‘運動、活力、健康’之城建設。”馬銳局長説道。

  今年,西安市將舉辦第三屆西安國際馬拉松賽、2019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賽、2019中國跆拳道公開賽、2019女子國際半程馬拉松暨全國女子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亞洲摔跤錦標賽、“一帶一路”國際鐵人三項賽暨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資格賽和“絲綢之路”系列賽等重要國際國內賽事活動。

  據馬銳局長介紹,今年,我市將對標全球著名體育賽事之城,充分挖掘西安自身潛力和比較優勢,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堅持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方向,以打造國際“品牌名賽”、推動體育産業發展、完善場館設施為核心,編制《賽事名城建設三年工作規劃》,統籌實施賽事品質提升行動、産業市場培育行動、對外合作交流行動和政策扶持保障行動,力爭通過三年建設,將西安打造成為“運動、活力、健康”之城,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社會美譽度享譽國內、市民獲得感大幅提升。

  體育惠民真抓實幹

  努力滿足群眾健身需求

  “我們要努力開展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做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服務,打造便民利民‘健身大管家’,努力滿足‘15分鐘’地域內的群眾健身需求。”馬銳局長説道。

  據馬銳局長介紹,今年,我市將繼續統籌城市綠道、公園廣場、新建社區等地域健身設施建設,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40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60個、多功能運動場10個、室內健身房5個、全民健身園區一至兩個。積極推進渭河西安段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建設和秦嶺健身步道建設。同時,各區縣也要充分利用城市步道,結合河岸、公園、廣場、綠地等,加大健身綠道的規劃和建設力度,力爭2020年底前,每個區縣健身綠道達到300公里。積極協調院校、企業體育場館錯時、免費或低收費向群眾開放,繼續實施暑期中小學生免費游泳活動,努力滿足“15分鐘”地域內的群眾健身需求。

  完善全民健身“四級”組織網絡,進一步提升體育進社區、體育三下鄉活動的頻次和品質。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全年培訓不少於1000人次。加快區縣國民體質監測站建設,確保2020年底前,實現國民體質監測站建設全覆蓋,年均監測人數3萬人以上。組織第五次全國國民體質普查,開展醫生開具運動處方培訓和試點,推廣“醫體結合”健康服務新模式。建設智慧化全民健身設施管理平臺,打造便民利民“健身大管家”。(記者 張勇)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