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在灞河水中嬉戲 記者 王健 攝
“春江水暖鴨先知”,3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觀鳥協會的成員在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發現了一隻有“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能夠在灞河親眼目睹中華秋沙鴨,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據相關資料顯示,這是近年來中華秋沙鴨第一次在灞河流域出現。3月20日下午,記者專程來到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探訪這位“不速之客”。
20日16時30分,記者隨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環境監測員李赟來到滋水榭,一路上樹木披翠,花開絢爛,灞河岸上楊柳依依,水中鴨鳥嬉戲。這只中華秋沙鴨一會兒潛入水中,一會兒立在石頭上沐浴陽光,一會兒又隨鴨群遊向河中小島,好不愜意。
監測員李赟説,發現這只中華秋沙鴨純屬偶然。3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觀鳥協會來到浐灞國家濕地公園觀鳥,意外發現了一隻雌性中華秋沙鴨,它嘴形側扁,前端尖出,紅色的嘴和腿腳色彩明艷,頭部頸部的羽毛呈橘棕色,翅上有白色翼鏡,十分好看。
隨後,觀鳥協會的負責人王彥超聯繫到李赟。李赟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前往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滋水榭附近水域查看。“當時心情很激動,因為中華秋沙鴨在咱們這裡是很少見的。”李赟説,中華秋沙鴨常出沒于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夏季主要分佈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等地,冬季則飛回長江以南過冬。主要棲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從18日開始,李赟每天都會到滋水榭進行觀測,“不知道它會在這裡停留多久”。
李赟説,在灞河中出現的這只秋沙鴨應該是在向東北繁殖地遷徙的過程中在此停留的,目前還沒有配好對,是一隻“單身鴨”,“如果它到了繁殖地再配對可能會比較困難,甚至還需要和別的鴨搶伴侶,搶地盤呢。”
灞河水域環境優美,魚類繁多,十分適合鳥類生存。和這只中華秋沙鴨共同棲息在灞河的還有白骨頂雞、白眼潛鴨、綠翅鴨、鷓鴣等。李赟説,目前園內有110多種鳥類,“它們棲息在這裡也是對灞河環境的一種認可,希望大家能夠愛護環境,也愛護鳥類,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記者王海鵬 實習生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