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楊彩華將採摘的大球蓋菇進行分級裝箱。

大球蓋菇菇體色澤好,富含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深受顧客青睞。

稻草、秸稈等生物廢料作為菌棒生産原料,既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又為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和創收的機會。
眼下,在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大球蓋菇産業扶貧示範基地裏,大球蓋菇正進入盛産期,一筐筐新鮮的大球蓋菇正不斷地從這裡運向市場。
“大球蓋菇生長週期短、成活率高,我們基地利用蘇陜扶貧協作資金200萬元,與合作社、貧困戶採取注資入股、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等模式,建立了大球蓋菇示範種植基地401畝。”3月28日,示範基地負責人楊華告訴記者。如今,示範基地已經帶動全鎮8個村3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産業。本報記者 趙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