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公佈了2019年3月大氣污染情況,陜西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1%;平均優良天數25.5天,同比增加4.8天。2019年1月至3月,陜西省PM2.5平均濃度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5%;平均優良天數48.5天,同比減少4.3天。
2019年1月至3月,延安、西安、咸陽、渭南等4個城市空氣品質與去年同期相比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商洛、安康、韓城、寶雞、西鹹、榆林、漢中、楊淩、銅川等9個市(區)空氣品質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按下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2019年1至3月,關中地區PM2.5平均濃度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6%;平均優良天數37.6天,同比減少1.7天。西安市PM2.5平均濃度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優良天數39天,同比增加10天。
2019年1至3月,關中地區67個縣(區)中有29個縣(區)空氣品質與2018年同期相比改善,1個持平,37個縣(區)下降,其中改善的前10個縣(區)依次為閻良區和閻良航空基地(並列)、鄠邑區、灞橋區、鳳翔縣、隴縣、曲江新區、經開區、新城區、西安高新區,下降的前10個縣(區)依次是民用航天基地、周至縣、印臺區、高陵區、華陰市、合陽縣、耀州區、大荔縣、蒲城縣、乾縣。陜北地區25個縣(區)中有3個縣(區)空氣品質改善,22個下降,其中改善的3個縣(區)依次為子長縣、寶塔縣、靖邊縣,下降的前5個縣(區)依次是延長縣、佳縣、綏德縣、清澗縣、洛川縣。陜南地區30個縣(區)中有6個縣(區)空氣品質改善,24個下降,其中改善的5個縣(區)依次為鳳縣、略陽縣、太白縣、漢臺區、洋縣,下降的前5個縣(區)依次是柞水縣、紫陽縣、白河縣、漢陰縣、商南縣。
根據專家分析,與2018年同期比較,陜西省2019年1月至3月與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類似,陜西省大部分地區總體大氣污染擴散條件偏差,特別是2月中旬至3月上旬,受大範圍不利氣象條件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的水汽輸送至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北方地區,導致華北、黃淮等地大氣濕度明顯增加,濕度明顯偏大,形成長時間大範圍靜穩天氣,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助推了污染天氣過程生成和持續,長時間高濕靜穩天氣,污染物持續累積、顆粒物(特別是PM2.5)吸濕膨脹與二次生成效應明顯增強,這是影響2019年1月至3月陜西省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的一個客觀因素,也是同期陜西省PM2.5濃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供稿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