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靜攀):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中國于2016年8月31日批准設立的第三批、西北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自掛牌成立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在不斷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不斷探索和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努力發揮自貿試驗區建設對西部大開發輻射和帶動作用。
西安浐灞生態區航拍圖 供圖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浐灞功能區兩年來重點圍繞總體方案中所承擔的各項試點任務,突出展現“金融創新、人文交流、會議會展、對外貿易”四項功能,積極探索“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努力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
那麼兩年來,浐灞功能區在建設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節點,取得了什麼發展成果?
搭建平臺
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不斷推進,西安浐灞生態區已然成為西安通往國際化道路的一張名片。
浐灞功能區于2019年年初設立的貿易之家,有效搭建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商品展示洽談平臺,為絲路沿線國家對華貿易提供便利,是浐灞系統化貿易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
西安浐灞生態區夜景 供圖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據了解,貿易之家下一步將依託自貿試驗區建設大背景,積極探索和發揮絲路國際會展中心平臺作用,不斷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範圍和特色商品規模,按國別進行分類並設立國家館,逐步形成“‘一帶一路’+貿易之家”共享經濟圈,開拓貿易合作新領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加便利的資源共享交流平臺。
發展至今,浐灞自貿試驗區圍繞自身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務,在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等方面大膽嘗試,為浐灞自貿試驗區後續發展鋪平道路。
創新制度
積極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浐灞功能區自成立以來,持續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大力提升營商環境,圍繞企業、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技術,打造“審批少、流程短、成本低、誠信優、服務好”的政務服務系統。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大批企業落地。據統計,2019年,浐灞功能區新增企業數達到702家,註冊資本241.26億,企業註冊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市場主體也日趨活躍。
灞柳基金小鎮效果圖 供圖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在金融領域,成立之初,浐灞功能區就以金融創新為立區核心之一,重點圍繞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搭建國際金融合作平臺、創新金融業務模式、深化金融制度創新、建立特色金融體系,同時建立離岸金融産業配套設施,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新模式。
金融創新領域發展至今,浐灞功能區在探索中不斷蛻變,在較短時間內便取得顯著成果。
灞柳基金小鎮自啟動建設以來,就著力打造具備資金融通和金融服務能力的重要金融商務功能區,在政府引導、市場運營、社會參與等一系列模式的助推下,依託浐灞獨特的濱水生態優勢,灞柳基金小鎮已逐步建設成為全國知名基金小鎮。
同為金融創新領域的重要佈局,2018年成功推行的“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的重要實踐,也是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切實舉措,為陜西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