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奮鬥精神譜寫花園鄉村創業史
西安日報  2019-04-18 16:42:3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07_attpic_brief (1)

王莽街道韋兆南村街道旁“美麗庭院”隨處可見。(記者 郝鐘毓 攝)

  4月17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央和省市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走進長安區王莽街道等地,媒體記者親身體驗花園鄉村和“五化”道路建設,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時代發展變遷和城鄉人居環境提升。

  四月的長安春染大地。王莽街道韋兆南村鄉村小道上,樹木鮮翠欲滴,花朵競相綻放,安靜祥和的村道處處可見村民就地取材設置的石頭景觀和盆景裝飾。村道十字的“石磨臺”展示著農耕文化,石砌的“喉嚨坡”圍攏著一顆皂角古樹,小朋友在廢棄輪胎上畫上卡通圖案,村民倣古院墻古樸典雅,處處綠叢藏著雅致田園景象。一幅洋溢濃濃春意的鄉村悠閒素雅小景,映出群眾美麗新生活。

  在韋兆東村,乾淨整潔的進村路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一處根雕工藝品,村民家門口樹樁圍起的花圃蝶飛蜂舞,小田園萵筍、生菜、綠蔥、草莓生機盎然,利用甕盆組合的花架錯落有致造型優美,可謂家家門前有特色,戶戶院內是風景。牛拉人的犁地雕塑景觀,街邊擺放的水擔、推車、獨犁、鐮刀、木叉等傳統農具記載著關中農村特有的鄉村記憶。一張由200多位村民笑臉組成的微笑墻傳遞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喜悅。

  韋兆東村村民王養正告訴採訪團記者,聽説村裏搞“花園鄉村”大家勁頭很大,自發參與裝扮村莊,有人把家裏的瓦瓦罐罐、罈罈盆盆捐出來造景;常年在外從事建築施工的村民都趕回來了,村裏許多景觀的打造都是他們設計實施的;本村在外學習美術的娃娃,主動為村子設計繪製畫墻……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世代生活的村子才越來越美麗。

  韋兆南村的美麗大庭院引來了一個畫家工作室,韋兆東村將打造農耕文化康養民宿……花園鄉村的全面打造,美化了環境,帶動了旅遊經濟,處處體現著鄉情鄉愁,田園美了,村莊美了,庭院美了;鄉容鄉貌變樣了,鄉風更加文明瞭,鄉土氣息明顯了,鄉愁味道更濃了,綠色發展道路的腳步更加堅定,鄉村振興的夢想更加豐滿,鄉村生産力得到大力發展。

  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讓年輕人大有所為,發揮村組幹部主力軍作用,組織能工巧匠成為鄉村建設生力軍,以“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為創建理念正是王莽街道花園鄉村創業奮鬥的法寶。在王莽街道,處處可見傳承發揚柳青《創業史》奮鬥精神的印跡。柳青“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精神更激勵堅定了全區黨員幹部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的信念和決心。

  近年來,長安區結合大西安發展戰略,制定出了“建設三園 振興長安”的發展思路,加快把大學城建成國際一流、創新創業樂園;把城市建成山水相依、宜居宜業公園;把鄉村建成三産融合、和諧美麗花園。

  2019年是長安區“三園”建設的開元之年。目前,全區16個街道已全面啟動花園鄉村建設,各街村展現出一派如火如荼大幹的景象,幹部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做法,積極開展花園鄉村創建活動,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各街道內部主動互學互看互比,先進催後進,後進迎頭趕,村容村貌大幅改觀,綠化美化、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正在推進中。

  長安區還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128條道路建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通達舒適的景觀之路、生態之路、人文之路,全力打造全國“亮化、文化、標準化、綠道化、智慧化”的“五化”道路新模式,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記者 駱 妍)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