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為助力區域內科技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由西安高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辦,原銀國際有限公司、中原銀行承辦的“西安·香港跨境投融資交流會”在西安高新區召開。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煜,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西安高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解嚴以及西安高新區內多家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煜致辭 攝影 陳嵐
張煜表示,西安高新區建區28年來,始終將科技創新發展作為立區之本,充分發揮西安科技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增強創新動力、完善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等方面持續發力。在國家大力發展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新興産業的新一輪經濟建設中,西安高新區正在以鮮明的産業特色、前所未有的國際化程度,成為國家級高新區的一面旗幟。西安與香港地區同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他希望借助此次交流會為西安高新區內的企業建立起投融資機構交流的平臺,讓資本和科技更好結合,為企業發展增添更多動力。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進行主題分享 攝影 陳嵐
巴曙松圍繞《金融如何在促進産業升級與經濟轉型中成為國際核心競爭力》對金融資源如何助力科技企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等方面進行了闡釋。他表示,陜西和西安整體的科研、教學、技術實力在全國地位不容忽視,因此在以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為要素進行的經濟轉型形勢下,如何將金融資源轉化為支持優秀科技企業發展的動力,把更多金融資源、市場機會給科技創新型的企業,幫助他們更好發展,是值得金融行業思考的問題。
而對於新經濟企業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不同階段、不同風險特徵以及資金需求上,巴曙松表示,早期的創新性企業一般具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産權,但往往面臨資本投入少、創業週期長、風險和不確定性高的難題,需要多種金融工具和孵化環境支持新興技術的創新和産業化進程。因此在上市門檻上應該給予適度的降低,讓投資者識別新經濟企業的投資價值。除此之外,企業也必須認識到,企業發展受到産品、技術、行業等限制,持續成功的企業,是在前一輪增長走向衰退之前,開始佈局下一輪的增長基礎。如果能充分將産業經營與資本經營良好融合形成良性循環,那麼企業借助市值的優勢,對技術、人員、資源、品牌、市場進行産業和資本融合互動,産業與資本良性循環,就會帶動企業順利進入下一個成長週期,完成新的增長。
交流會現場,香港交易所環球上市服務部副總裁張曉夏、交銀國際企業融資及環球資本市場部董事黃岩、原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陳建良以及原銀國際董事長兼總裁郝曉輝分別圍繞上市制度、上市要求等內容進行了主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