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4月30日,在陜西省文物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陜西歷史博物館、龍泉市政府主辦,龍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承辦的《劍瓷龍泉一一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第六展廳開展。該展覽一直持續至8月20日結束。
《劍瓷龍泉一一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開幕式現場 攝影 柳洪華
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青瓷寶劍聞名於世,是“中國青瓷之都”和“中國寶劍之邦”。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雙雙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品錄”,成為全球陶藝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類非遺”,如今,青瓷、寶劍傳統産業在龍泉傳承有序,創新不斷,發展良好,是當代中國文化産業復興的良好樣板。
據了解,此次展覽內容包括“鑄劍春秋”“歐治遺風”“千峰翠色”及“青出於藍”四部分,精選150余件古今龍泉青瓷、寶劍作品,工藝精湛,製作考究,兼具實用與欣賞性,集中展示了當地工藝大師的高超技藝。在形式設計上,展覽著重強調讓“文物”或“作品”説話,並借助文字、圖表、視頻等資料,以便觀眾更直觀詳細地了解龍泉寶劍文化和青瓷文化。
展覽展出的青萍劍 攝影 柳洪華
展覽展出的清代七星劍 攝影 柳洪華
據悉,龍泉青瓷創燒于三國兩晉時期,距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時間最長、窯係範圍最廣、産品品質最佳、銷售範圍最廣”的歷史名窯。龍泉青瓷以“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特別是“哥窯”瓷器,與著名的汝、官、定、均並稱宋代五大名窯,是宋代瓷器的巔峰之作。
“一中國陶瓷史,半部在酒江:一部漸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古陶瓷之父陳萬里對龍泉青瓷的評價,在龍泉這片窯業沃土上,能工巧匠的相繼涌現,他們從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在現代文明中激發靈感,堅守傳統又與時俱進。當前的龍泉青瓷産業、隊伍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從業人員近2萬人,其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9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3名。
展覽展出的龍泉青瓷作品 攝影 柳洪華
此次展覽匯集龍泉高古瓷20件,其中南宋時期的簋式爐、哥密天球瓶,鼎式八卦獸足爐、折沿洗以及元代花菱纏枝露胎瑞果盤等産品頗為珍貴,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此外還集中展示了91件當代藝美術大師作品,包括徐朝興的“哥弟混合三環瓶”、陳壇根的“美人醉”、徐定昌的“聽泉”、陳顯林的“對峙”、徐淩的“海的思緒”、徐象龍的“臥龍”、余正清的“和諧”等作品,造型奇特,工藝精緻,寓意深刻,視覺衝擊力強,無不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此次展覽依託“一帶一路”倡議,以文化底蘊深厚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為平臺,展出具有浙江濃郁地方特色的龍泉青瓷、寶劍藏品或作品,雙方在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促進兩地文化交流上具有重大意義,是新時代下博物館展覽模式的積極探索。
展覽展出的龍泉青瓷作品 攝影 柳洪華
為使社會公眾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龍泉劍瓷文化,開幕式當天(4月30日)下午還安排了兩場學術交流活動,分別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國榮主講《龍泉寶劍》,系統介紹龍泉寶劍的發展脈絡;高級工藝美術師、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李震主講《龍泉青瓷之美》,詳細介紹龍泉窯青瓷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