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29日正式開園後,特色鮮明的陜西館和陜西園喜迎首批遊客。3000平方米的陜西園大氣磅薄,80平方米的陜西館設計精緻。在這裡,具有濃厚藝術底蘊和時代氣息的園藝精品,向世界各地遊客充分展示著陜西生態建設的成效。
以“絲路起點,美麗家園”為主題的陜西園,通過“一帶三區”的佈局展示了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風貌。園區週邊環繞著一條曲折蜿蜒的道路,這條路被稱作絲綢之路景觀帶,它將古風長安景區、綠色絲路景區和山水文韻景區串聯在一起。
陜西園裏少不了“秦嶺四寶”。在山水文韻景區,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以植物綠雕的形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在遊客面前,引得大家紛紛拍照留念。為充分展現陜西元素,陜西省還將陜西衛矛、耐旱耐寒的落葉灌木猥實、産于陜西華山的華山松以及生長于秦嶺的陜西白皮松等千里迢迢運到北京,讓遊客仿佛置身陜西林區,感受陜西生態魅力。
陜西館入口大門採用西嶽華山造型,場館主體造型由3棵大樹和3棵小樹環繞而成,寓意中華民族根深葉茂,生生不息。
秦嶺山水、秦嶺四寶、大雁塔、黃帝陵等陜西特色生態建設和文化元素,通過投影展示出來,令遊客紛紛駐足觀賞。而展廳內形態各異的花草更是讓遊客大飽眼福。
在陜西黃陵,有被譽為“世界柏樹之冠”的黃帝手植柏,而在陜西館,則有與黃帝手植柏基因完全一致的克隆苗。
2012年起,原陜西省林業廳與中國林科院合作,創新開展了黃帝手植柏、漢武帝挂甲柏等古樹名木擴繁保護工程,通過微型扦插、植物組培等先進技術,攻克千年古樹繁育難題,使珍貴古樹的優秀基因和種質資源得以保存。黃帝手植柏等擴繁苗入駐北京世園會,對弘揚華夏文明,傳播森林文化,提升海內外中華兒女凝聚力,提高社會各界關注愛護古樹名木的熱情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北京世園會“綠色生活、美麗家園”主題,陜西館進行了盆景、盆栽花卉、觀賞石展示。具有陜西地域特點的石榴、榆樹等盆景,造型別致、品相優雅;盆栽花卉區展示的蝴蝶蘭、紅掌組培苗等,集中體現陜西園藝發展的新風貌、新技術、新特色;觀賞石展品則為一組文字石和雞血石。
一個生態優美、砥礪奮進的陜西,正通過北京世園會與世界相連接。(記者 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