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舉辦"全面深化改革" 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01 18:47:13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婷瀝):4月30日,陜西省委宣傳部與陜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共同舉辦“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陜西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巡視員王礦林出席發佈會,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陜西舉辦"全面深化改革"  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

  發佈會現場 張婷瀝 攝影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出席並解讀“陜西省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

  王建利表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今年1月26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陜發〔2019〕5號,以下簡稱省委5號文件),對未來一個時期陜西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做出了全面規劃,這對於陜西省教育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省委5號文件出臺3個月以來社會高度關注。

 文件出臺背景

  近年來,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陜西省實施“以德為先、骨幹帶動、全員提升"的強師計劃,高等院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骨幹體系不斷壯大,全員素質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教師群體的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

  目前陜西省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637223人,專任教師490879人,教師隊伍數量應該講相對充足,結構比較合理,教師的職稱年齡結構不斷優化,中青年教師成為主體,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進一步提高。陜西省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了99%以上,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也達到98%以上,高校教師隊伍呈現出高學歷年輕化的趨勢。

 陜西省教師隊伍的主要特點和現狀

  一是重視師德師風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陜西省各級各類學校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發揚延安精神,西遷精神等紅色資源,堅持加強思想政治強化師德師風,教師整體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精,涌現出全國教書育人的楷模劉佔良(2013年)、張國偉(2014年)、何雅玲(2015年)、黨紅妮(2018年)和央視最美教師鄧瀅(2017年)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陜西省教師群體的優秀代表。

  二是鼓勵拔尖創新,培養高層次人員。陜西是高教大省,高校人員集中。全省高校現有"兩院院士"達到45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40個。

  三是重視骨幹引領,帶動全員提升。在全面提高教師能力和素質的同時,積極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近十年來,全省累計評選中小學"三級三類"(省、市、縣三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骨幹教師達到了7351人、特級教師513名、正高級達到310名;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達到855人。

  四是聚焦鄉村一線,促進均衡發展。近十年來,全省累計籌集"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項目經費10多億元,80%用於鄉村教師的培訓;利用中央特崗計劃補充鄉村教師達到2.7萬餘人,實施義務教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工作實施力度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和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近年來,陜西省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不斷增長,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普通高中和幼兒園教師缺編,部分學科專業教師不足,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還很不足,高校高層次人員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還亟待加強,陜西省教師隊伍尚未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這些問題制約和影響著全省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研究出臺了陜西省委5號文件,對陜西省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中長期規劃,以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與任務

  陜西省委5號文件提出四項原則,兩個目標,四項原則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以素質建設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地位待遇為保障。兩個目標就是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教師地位待遇逐步提高,待遇保障機制更趨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建成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準高超,能夠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創新教師型隊伍。

  落實省委5號文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結合陜西省委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專題教育活動,大家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採取強有力措施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實,確保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為建設教育強省,實現陜西追趕超越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