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近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區”)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辦。
本次論壇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自由貿易試驗區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邀請相關政府部門、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境外知名自貿區代表、智庫機構代表,圍繞自貿試驗區“更高開放水準、更好營商環境”“‘一帶一路’倡議下自貿港區合作發展機遇”等進行深入研討,為陜西省自貿試驗區高品質建設和發展凝聚共識。
西鹹新區空港新城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艾晨圍繞會議主題做推介。據了解,總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的陜西自貿區空港功能區是聯通歐亞、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高速發展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構建起陜西對外開放和走向世界的航空大通道。目前,區內已吸引13家航空公司基地、138家臨空型企業,催生了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多種新業態,擁有水果、藥品等5個進口商品指定口岸,隨著第五航權落地,已建立起完善的平臺功能。
艾晨表示,自陜西自貿區成立兩年來,空港功能區發揮“自貿+臨空+口岸+跨境+保稅+航權”的疊加優勢,不斷在推進樞紐建設現代化、貿易通關便利化、創新試驗集成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實現了讓空港功能區充滿活力、動力和潛力。
隨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空港功能區的物流樞紐地位不斷加強。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先後開通西安至莫斯科、河內、阿姆斯特丹、哈恩等“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貨運航線;開通西安至烏魯木齊、蘭州、廣州、杭州等全貨運航線,實現覆蓋中西部、輻射全國的貨運網絡建設。2018年,空港客運量突破4465萬人次,超過上海虹橋成為全國第七大樞紐機場,貨運量達到31.26萬噸,增速列全國十大樞紐機場首位,構建起陜西對外開放和走向世界的航空大通道。
據了解,2018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3513億元人民幣,其中空運進出口總值佔全省的74.8%。此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班正常率、客運增長率、航班量增長率三個指標連續兩年在全國均為第一,已被民航總局定為“西安經驗”在全國推廣複製。
改革與創新,是自貿區的使命。在商改制度上,空港功能區率先啟動實施行政審批改革試點,採取“幫辦提前、預審提前”等措施,節省審批時限74%。在國際貨運方面,空港功能區先後對接三星、美光、中興等企業的航空貨運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直達終端市場的“晶片航班”。同時,圍繞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空港新城與西北政法大學聯合成立了中國(陜西)自貿區臨空法律服務中心,並引入了“無人律所”。
“未來,空港功能區將繼續立足臨空特色,在打造國際航空樞紐、臨空經濟新業務新模式、開展國際人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自貿區與臨空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艾晨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