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也是西安戶邑民間藝術博物館開館八週年紀念日。西安戶邑民間藝術博物館在大唐芙蓉園南門舉辦了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活動。本次活動展出的農民畫作品,主要以反映農村生活、農民生活為主,反映出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的使命。
參會嘉賓合影
活動開幕儀式上,西安戶邑民間藝術博物館創辦者、館長劉春梅講述八年來的辦館心得,她表示,憑著滿腔熱忱,館藏畫作由最初的100來幅增加至如今近600幅。該博物館一直堅持向社會免費開放,為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捐贈儀式現場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捐贈儀式,長期致力於文化藝術傳播工作者何梅,將戶縣農民畫代表人物李鳳蘭于1973年創作的一幅書畫轉贈給西安戶邑民間藝術博物館。據了解,這幅畫為李鳳蘭巔峰時期的佳作。最初由華嚴書院副院長、長篇小説《書院門》的作者、書法家南岩收藏,後贈予何梅,何梅為支持文博事業發展,更好的保護藏品,發揮其最大價值,將畫作轉贈。
活動現場
據了解,雒志儉、劉志德、仝延奎、樊志華、沈英霞(李鳳蘭之女)等戶縣農民畫家參與了此次活動,併為參觀者現場示範了農民畫的創作方法和技巧,講述了農民畫的創作思路。此次展覽將持續一個月,廣大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欣賞農民畫家畫筆下描繪的農村的歷史變遷和田園風光。(供稿 文/圖 西安戶邑民間藝術博物館 編輯 張婷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