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綠水“孵出”真金白銀 ——鄠邑區八里坪村打好生態牌蹚出脫貧路
西安晚報  2019-06-12 15:56:33

青山綠水“孵出”真金白銀 ——鄠邑區八里坪村打好生態牌蹚出脫貧路

  八里坪村2#污水處理站,就建在這個生態廣場上。  

  走進八里坪村,只見漫山鬱鬱蔥蔥,溪水潺潺,家家戶戶門前花香四溢,處處生機盎然。

  “我們村位於秦嶺‘梁’上,187戶村民依山勢建房,居住蜿蜒分散。村子全長達18公里,平整土地奇缺、山地佔比很大。”村支部書記楊雙才説,擁有6個村民小組的八里坪村,目前林地面積有8萬餘畝,耕地僅340余畝。

  八里坪村借勢而為,把生態保護工作做到了發展經濟前面,摸索出了“點綠成金”的路子——讓生態優勢承載起“休閒經濟”快速發展,踐行了“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這一理念。

  精準施策:脫貧要有“造血”能力

  八里坪村憑藉良好的自然資源,依靠近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和夏季大量遊客的優勢,主動升級當地農家樂,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推進脫貧工作,賦予脫困戶“造血”能力。

  “就在端午小長假最後一天,我有了第一筆收入,農家庭院7個人住了4間房!”村民李戰鋒站在他剛建成不久的庭院門前這樣告訴記者。

  據了解,李戰鋒是八里坪村10戶貧困戶之一。去年10月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獲得5萬元無息貸款和近萬元建房補助,再加上自籌資金,他建起了自己的農家庭院。新房除一間自住外,有8間房可用於經營。每間房屋20余平方米,配套齊全,根據淡旺季不同,能有80元到200元的收入。

  有了固定而相對穩定的收入,李戰鋒解決了自己和母親脫貧後的長期生計問題。

  像李戰鋒一樣,住進新房的還有42歲的代金明,他也是村裏10戶貧困戶之一,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享受無息貸款和危房補助、産業扶持金。代金明的生産投入更大,建成的3層庭院有16間客房,每間客房設施都達到了賓館標間的水準。從去年整體出租後,每年能帶給他8萬元的穩定租金收入。

  “原先的扶貧大多是送米、送油,是生活上的幫扶,現在是生産上的幫扶,這樣脫貧後能夠保證他們不會返貧。”村支部委員鄧邦武感慨地説。

  點綠成金:“生態脫貧”見實效

  在數天的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八里坪村在實施脫貧攻堅中著力從民生問題入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尤其是把生態保護工作,做在了發展經濟實現脫貧的前面。

  村裏克服路遠地偏、物料人工成本大的困難,在幫扶下建成了8套污水處理系統,沿河村民的生活污水完全做到了無害化集中處理,居住較為分散的其他村民,則使用沉澱池也完成了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

  把垃圾處理站配建在村內更是少見,這給八里坪村的生態保護工作增色不少。這套垃圾低溫磁化熱解裝置是由鄠邑區城管執法局幫扶引進建設的,目前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近4噸。不但使八里坪村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還幫助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

  除此之外,八里坪村在維護當地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實現村內道路全硬化,水電戶戶通、網絡100%覆蓋,沿主路的328盞太陽能路燈已投入使用一年半。

  從2017年開始,八里坪村在鄠邑區城管局的幫扶下,陸續完成全村111戶農家樂的升級工作。2018年年底,全村摘掉了“貧困帽子”。八里坪村依靠對青山綠水的保護吸引遊客不斷前來,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的雙贏,讓農民獲得巨大收益。

  如今這個狹長的山村內生態保護蔚然成風,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保護生態是大前提,脫貧攻堅是硬目標。兩者不矛盾,可以統籌兼顧,能夠同步推進。在這幾年的實踐摸索中,我們愈發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在未來,我們鄠邑區城市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協助八里坪村打造一流的農家樂示範村,實現‘ 大戶帶小戶’的良性發展鏈條。”駐村第一書記葛群説。( 文/圖 記者 唐蕓 白旭東)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