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原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幸福感和獲得感來自哪?
來自精準扶貧,來自貧困縣收入大幅增長的家庭,來自父老鄉親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來自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來自一個個獲得社會救助的家庭,來自龍城兒女逐漸舒展的眉頭;來自藍天,來自碧水,來自清新的空氣;來自太原市圖書館、晉陽古城燈彩嘉年華點亮的一盞盞"文化明燈";來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來自"舌尖上的安全";來自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來自美好城市的美好生活。
你我他一張張笑臉,匯成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18,一件件民生實事,正在為太原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脫貧
脫貧攻堅到位精準扶貧到家
1月24日,臘八,陽曲縣黃寨鎮上安村進入“春節模式”。經過幾年鄉村旅遊開發,這個貧困小山村成了國家3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陽曲縣的脫貧樣本。外出的村民紛紛回鄉搞旅遊,年人均收入猛增至8000多元。上安村的變化,是太原市聚焦深度貧困、實施精準扶貧的縮影。2017年,太原市超額完成脫貧計劃,全市線下實際脫貧74個貧困村、22285人,陽曲縣可實現摘帽退出;有産業、有帶動主體、有合作社、有項目、有技能的“五有”目標全面落實。
今年,全市繼續實施産業扶貧,資産收益扶貧、交通扶貧和易地搬遷,扶貧品質成色更足。最後一個貧困縣婁煩縣將脫貧摘帽。
環境
推進清潔供暖消除黑臭水體
隆冬時節,晉源區赤橋村村民王潤元家暖意融融。去年實施“煤改電”,家裏面積超過300平方米,每天電費只有10多元。“煤改電”“煤改氣”後,費用政府負擔93%,個人負擔7%。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煤改電”“煤改氣”是太原解決原煤散燒、在建成區建成“禁煤區”的重要舉措。太原市財政去年撥付近10億元支持散煤污染治理。市區燃煤鍋爐全清零,315個村11.6萬戶居民實現了清潔供暖。去年10月1日至今年1月20日,市區 PM2.5 濃度同比下降35.8%,重污染天數減少24天。今年,太原市將完成農村清潔供暖改造10萬戶,“三縣一市”燃煤鍋爐全部清零。完成“八河治理”和汾河三期治理美化,建成投運汾東污水處理廠,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新改擴建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環城森林公園、植物園,越來越多居民將享受到“家在園中住、人在景中行”的清新舒暢。
文化
講好太原故事點亮文化明燈
每逢週末,太原市民高女士經常帶著4歲的兒子到市圖書館閱讀繪本故事。“閱讀是一種習慣,我希望孩子能終身保持這個習慣。”高女士説。
在亞馬遜中國2017最愛閱讀城市榜中,太原位列第八,且連續3年上榜。在太原市圖書館新館開放後開啟24小時全年無休模式。汾河岸邊,市圖書館點亮了一盞文化明燈。
承辦山西省首屆藝術節,獲得“山西首屆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免費送戲下鄉”,演出1188場,文化惠民成效顯著。2018年,太原市還將推進晉陽古城大遺址保護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皇廟、普光寺、圓通寺、關帝廟等修復工程,延續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市博物館年內開放。加快晉劇院、話劇院等項目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還將創作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産品,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講好太原故事。
出行
完善路網建設提升城市品質
上周,權威部門發佈2017年全國主要城市擁堵名單,太原排名52位,省會城市中通暢程度全國第二。
過去的一年,備受太原市民關注的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蒙山大街、東峰路北延、東中環北延等工程穩步推進。完成264公里供熱管網、118公里供水管網新改建任務,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133萬平方米。二青會場館建設、汾河三期治理工程、地下綜合管廊、“八河”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紮實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力度不斷加大。
今年,太原市繼續完善路網建設。開工建設西北環高速公路,地鐵1號線、3號線;結合城市水電氣暖推進路網改造建設,改善交通堵塞節點;加快汽車客運東南站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建設晉源東區、綜改示範區等綜合管廊。在提升綜合承載能力的同時,讓城市更有品位。
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安全
創新治理監管百姓安全幸福
有安全感,才會有幸福感。“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近年來,太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營造出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規範的法制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創建國家級食品安全城市,食品安全經費逐年增長,監管人員大幅增加,90個鄉鎮監管站實現了市域全覆蓋,重點食品、重點企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基本建成。去年底,杏花嶺區、古交市被評為首批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區)。
今年,繼續開展禁毒嚴打整治工作,部署“無毒創建”活動,堅決遏制毒品蔓延勢頭。嚴打“兩搶一盜”、電信詐騙等侵財類犯罪,著力提升群眾安全感。開展新一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把打擊重點放在城中村、農村等重點地區。深入推進文明交通綜合治理行動,為省城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暢通有序、安全文明的城市交通環境。
保障
傾聽百姓心聲多為群眾辦事
過了臘八,小店區洛陽村楊女士一家,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前不久,因意外事件,楊女士手臉燒傷,花費10萬餘元。區裏將民政臨時救助金和慈善救助金送到了家。
基層群眾是惠民政策最深切的感知者,一件件實事給越來越多的市民送去了實惠。近年來,太原市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深入推進制度改革和經辦創新,社會保險待遇穩中有升。太原市財政支出中,民生類支出逐年擴大。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新的一年,太原市將從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抓起,把民生放在心上,多算百姓的生活賬,多想百姓的關注點,多聽百姓的心裏話,多辦百姓的身邊事,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和感召力越來越強。(撰稿 張志攀 武永清 李曉並 陳劍 任曉明 丁潔 張海瑞 劉曉亮 李靜 攝影 賈鵬 程耀寶 柴傑梁 米國偉 牛晨陽 責編 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