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訊(記者何小衛 通訊員袁寶華)2017年年底,襄垣工業企業捷報頻傳,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繼山西省的轉型標杆項目潞安180在年底産出“第一桶油”後,山西省規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産企業襄礦瑞恒化工也産出了“第一袋米”(聚氯乙烯樹脂粉)和“第一袋面”(燒鹼),投資45億元的乙二醇項目今年6月底正式投産將産出“第一桶酒”(乙二醇),為襄垣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襄垣縣是山西省的一個工業大縣、煤炭大縣,也是經濟強縣。為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襄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結合實際確定了今年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圍繞“爭當三晉第一縣、躋身全國百強縣”奮鬥目標,全力打造浪漫之城、建設美麗襄垣。
在實施工業強縣上,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推進轉型發展。一是寫好“兩篇文章”。就是要一手抓煤,一手抓非煤,著力穩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産能,在做精做強煤炭産業和重大煤化工項目投産達效的基礎上抓好非煤産業。重點抓好鴻達500萬噸焦化、善福煤業技改、金鑫礦井建設等煤焦項目。新上一批延伸配套項目,加快煤炭深加工轉化,推動襄垣縣煤基産業向價值鏈的頂端邁進。
二是走好“兩大步子”,第一步在“十三五”時期,按照“抓住煤、延伸煤、用好煤”的思路,在確保潞安180、襄礦聚氯乙烯二期、襄礦煤制乙二醇等重大煤化工項目投産達效的基礎上,圍繞這些重大項目配套建設一批精細煤化工項目,最終實現原煤就地轉化,把煤炭吃幹榨盡。第二步就是“十四五”期間,在扶持襄子老粗布、奧鵬輪轂等非煤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引進和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低碳環保的新興産業,增強發展後勁,形成後發優勢,最終形成煤與非煤雙翼齊飛的格局。
三是建設好“兩個園區”。將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轉型的主戰場,把開發區東部的王橋園區,建成全國一流的現代煤化工園區,把西部的富陽園區建成以非煤産業為主的新興産業園區,今年完成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任務,實現投資商拎包入住,縮短項目落地投産時間。同時,引進一些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的非煤企業來投資辦廠,做好非煤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