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市今年治理楊柳飛絮出新招
2018-04-10 13:09:59  |  來源:太原晚報  |  編輯:路鵬程

  原標題:我市今年治理楊柳飛絮出新招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隨著氣溫不斷攀升,太原市便會迎來楊柳飛絮的高峰期。每逢此時,漫天飛舞的楊柳絮給人帶來不少"美麗的煩惱",不但影響市民的出行,更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和皮膚過敏等症狀。楊柳樹為何會飛絮?今年,太原市將採用哪些辦法治理?4月9日,帶著這些問題,太原晚報記者採訪了太原市園林植物保護站的專家,尋找權威解答。

  今年飛絮期提前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這幾天,在新建路、金剛堰路、雙塔東街等道路上,已經能夠看到飄落的飛絮,儘管數量不多,但還是讓過敏體質的市民捏了一把汗,他們出門都戴上了口罩。

  “我是過敏體質,最怕接觸楊柳飛絮了,讓人打噴嚏、流鼻涕,皮膚還特別癢,太難受了。”每年4月份,太原市民趙女士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災難”。她無奈地説,飛絮多的時候,就算出門戴上口罩也沒用,每天能打幾十個噴嚏,而且眼角特別癢,這樣的症狀每年要持續兩周左右。

  根據太原市氣象條件,每年4月15日左右,楊樹開始吐絮。而柳樹一般會比楊樹晚7天至10天。不過,今年由於氣溫回升較快,所以飛絮有所提前。

  楊柳為何會飛絮?

  飄飛的“雪花”到底是什麼?記者採訪植物保護專家得知,楊柳飛絮實質上是楊柳樹種子基端上的附屬絨毛,植物學術語叫“種纓”,起源於胚珠的珠柄,幫助種子借風力傳播。形象地説,楊絮、柳絮是楊樹和柳樹開花授粉後産生的種子,“樹媽媽”借助風力,將自己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種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飄蕩,尋找合適的生長地點,這是它們繁殖後代的重要途徑。

  楊柳樹屬速生類鄉土樹種。因其具有成本低、生長速度快、病蟲害少、管理方便、綠化效果好等優點,過去被普遍運用於城市綠化。不過,楊、柳樹分雌株和雄株兩種,只有成熟的雌楊、柳樹才會在春季飄絮。

  此外,楊柳飛絮擴散揚飛與溫度、空氣濕度、光照等自然環境條件有關。比如,溫度在18℃以上時開始揚飛擴散,在溫度26℃至30℃,空氣相對濕度為20%以下時達到揚飛高峰期。

  太原市每年楊柳樹飛絮從4月上旬開始至5月中旬基本結束,持續期40天,高峰期15天,集中在“五一”節前後。由於品種、栽植地、生長狀況不同,楊樹飛絮時間可持續30天左右。

  會比往年有所減少

  太原市園林植物保護站副站長張志梅介紹説,今年採取了一種“提前介入”的新辦法,也就是在3月中下旬,趕在楊柳樹的開花期,對其噴灑了“石硫合劑”。這樣做,可以有效減少後期的飛絮。

  同時,在飛絮期內,會採用環保、節約、有效、簡便、易行的“樹冠噴淋法”,對楊柳樹較多的路段,每天定時用清水噴淋樹冠,阻滯楊柳絮揚飛距離、縮短揚飛時間。同時,增加地面清掃、灑水、噴淋、空氣增濕頻次,防止楊柳絮二次揚飛。

  此外,在飛絮情況嚴重時,我市還會採用“楊柳飛絮催花催種膠固微粒垂降劑”,對樹木進行噴淋。通俗地講,就是使飛絮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量産生,並凝固降落,然後通過統一收集處理,達到抑絮效果。這項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

  逐步替換新樹種

  張志梅表示,楊柳飄絮是其繁衍生息的過程,人為干預只能減少,並不能“根除”,否則會損傷植物。所以,替換楊柳雌株法是未來治理飛絮的主要方向,包括替換成楊柳雄株或其他綠化樹種,這將成為控制楊柳飛絮的長效方法。

  比如,在今年太原市的春季“紀念林”植樹中,選用的樹苗是新疆楊,這種楊樹品種不會産生飛絮。另外,在道路、公園改造時,太原市已經有針對性地移走了一些楊柳樹,所以現有的楊樹、柳樹有所減少。(太原晚報記者李濤 責編: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