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陳佳):6月2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宣佈歷時5年,山西省首次完成了全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評估結果顯示,2016年山西省森林的生態總價值量為3172.64億元,每公頃森林的價值量為6.37萬元。
新聞發佈會現場(供圖 山西省政府新聞辦)
森林生態價值是以貨幣化形式評價森林生態效益、衡量林業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重點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新聞發佈會現場(供圖 山西省政府新聞辦)
一是涵養水源的功能。林區茂密的森林、深厚的落葉層及發達的根系,具有很強的水源涵養能力,是“天然水庫”。山西省森林年涵養水源量為101億立方米,價值量為每年1034.58億元,佔生態功能總價值量的32.6%。
二是凈化大氣環境功能。森林能夠提供豐富的負離子、吸收污染物,具有吸塵降塵的獨特功能。山西省森林年吸收空氣污染物63.37萬噸,年吸塵降塵達到8687.52萬噸,凈化大氣環境的年價值為887.98億元,佔總價值量的28%。
三是保育土壤功能。森林通過截留降水,降低地表徑流,能夠固持土體,提高土壤肥力。山西省森林年固土量為7.23億噸,相當於山西省內年侵蝕量的1.6倍;年價值量為583.33億元,佔總價值量18.4%。
四是固碳釋氧功能。森林作為最大的儲碳庫,不僅能夠使我們的生活增加更多的綠色,而且能夠促進節能減排、減緩氣候變暖,釋放氧氣,創造更多的新鮮空氣。山西省森林年固碳762.88萬噸,年釋氧1788.97萬噸;年價值量為328.48億元,佔總價值量的10.4%。
五是生物多樣性功能。森林是動植物生存繁衍的主要場所,陸地上80%以上的生物生存于森林中。山西省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每年為255.67億元,佔總價值量的8.1%。
此外,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還體現在森林積累營養物質和森林遊憩功能方面,兩項價值量為82.6億元,佔總價值的2.5%。
據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價值有兩個突出特點體現:一是主導功能鮮明,山西省森林的主要生態功能為涵養水源和凈化大氣環境,其價值量佔到山西省森林生態價值總量的60.6%;二是價值增長迅速,2016年山西省的森林生態價值和單位面積價值量,比國家林業局2005年發佈的同類數據,分別增加了2118.69億元和3.24萬元,增幅分別達到201%和104%。
山西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表示,發佈山西省森林生態價值是山西省林業生態建設新的起點,今後將每五年向社會發佈一次,形成鮮明的目標導向,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態價值交易的體制機制,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轉化、相互促進,不斷開創林業生態建設新局面。
據了解,目前山西省森林面積4816萬畝,森林覆蓋率比2010年增加了2.47個百分點,達到20.5%,增速在全國排第9位。國家氣象局《2017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顯示,新世紀以來的18年,山西植被生態品質改善的速度為全國最快。山西省重點生態治理區域水土流失、風沙肆虐的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山西正在向生態良好區間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