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路鵬程):7月3日,山西省經信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對外發佈了《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情況》。2017年,山西省物流業運行總體平穩,社會物流總額穩中有升,社會物流需求呈現上升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顯著下降。
新聞發佈會現場。攝影 路鵬程
發佈會上,山西省經信委總經濟師喬麗剛對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2017年,山西省全年物流總額為27431.1億元,按可比價格算,同比增長6.7%,與全國物流總額增速持平。社會物流總費用2668億元,同比增長14.2%,與GDP的比率為17.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3.2個百分點,較2015年下降5.2個百分點。完成貨運量18.95億噸,同比增長13.4%,其中鐵路完成7.46億噸,同比增長15.0%,佔全國鐵路貨運量的22.4%;道路貨運量11.49億噸,同比增長12.4%。全省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65.63億元,同比增長20.98%。其中,快遞企業完成24359.07萬件,同比增長30.5%。全省物流相關行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額49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高於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6.7個百分點,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額的8.58%。
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總體表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工業品物流總額佔主導地位,物流新業態發展迅猛。從物流需求結構上看,工業品物流總額佔到社會物流總額的62.2%。域外進入山西物流總額佔比28.3%,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社會消費品零售83%以上屬於省外生産。與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相關的單位和居民物品物流保持24%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高於傳統物流業增速,轉型趨勢漸趨明顯,物流需求結構逐步優化。
二是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下降,“降本增效”初顯成效。2017年,山西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值為17.8%,較2015年下降4.2個百分點。
三是鐵路運輸發揮重大作用,中歐中亞班列實現零的突破。山西省物流運輸方式集中,鐵路和公路運輸貨運量佔全省貨運量的98%以上,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週轉量分別佔到全國的22.4%、10.2%,鐵路運輸在涉及國計民生的電煤、成品油、天然氣、焦化等物資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圍繞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中歐中亞班列開行10列,實現零的突破。
四是物流行業發展環境逐步優化,高品質發展趨勢明顯。物流業政策環境逐步優化,為行業轉型升級搭建政策平臺。物流基礎設施環境日漸改善,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0公里,達到5335公里,新建成高速出省口2個,達到23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在保持路況良好基礎上,完成擁堵路段和瓶頸路段新改建工程486公里。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水準不斷提升。
下一步,山西省將以轉變物流發展方式、調整物流結構為核心,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重點,以實現物流助力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為目標,把現代物流業打造成為山西省産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産業融合的粘合劑、經濟騰飛的助推器。
據了解,2017年以來,山西省經信委會同省統計局研究建立了山西省物流統計報表制度,並共同組織開展了社會物流統計工作。根據社會物流統計直報系統樣本企業數據,通過分析和匯總,並與省統計局等部門提供的統計指標分離提取相結合,於今年6月形成了《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