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58名在外山西籍青年學子回鄉實踐——用實踐感受家鄉 用青春回報故土
“苦心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心中所想,一定飽含著對家鄉的熱愛與期待。那便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願我們青年一代,學有所成、反哺故土,為山西發展添彩。”暑期社會實踐結束後,就讀于北京大學的山西籍學子張鵬寫下這段話自勉,也勉勵所有在外求學的山西籍學子。和張鵬一樣,今年暑假,有1758名在外的山西籍青年學子回鄉實踐,他們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都度過了一個收穫滿滿的假期。
這樣的實踐機會源於山西共青團開展的“青春興晉”大學生暑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這項活動是山西共青團貫徹山西省委人才強省戰略的具體落地,也是“文化認同·鄉情故土——青春興晉行動”的深化之舉。山西省各級團組織通過赴部分“雙一流”高校開展政策宣講、崗位對接等工作,動員引導在外優秀山西籍學子回鄉實踐鍛鍊,進一步了解家鄉、認同家鄉,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
實踐讓我堅定理想信念
就讀于天津大學的張瀟環,是個土生土長的太原姑娘,她之前並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在從前只是路過的市委大院裏實習。在中共太原市委辦公廳機關黨委實習的第一天,張瀟環就給自己定下標準:要以一名合格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策劃參與馬克思主義知識問答活動、聆聽“時代新人,脫貧先鋒”愛崗敬業道德講堂、籌備“七一表彰會議”、起草簡單的公文,短短一個月,她做了許多自己從沒做過的工作,掌握了不少工作必備技能。
每天早上8時,李宗洋和其他3位小夥伴準時到達老軍營二社區,開始打掃“教室”,等著孩子們的到來。李宗洋的暑期實踐工作是在社區做團市委“青年之家”暑期課堂的志願者,幫助解決小學生暑假“看護難”問題。“每日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他們一起做遊戲、唱歌、畫畫,其實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李宗洋樂呵呵地説,“看到假期同學朋友圈曬旅遊、曬遊戲,我也閃現過歇一歇的念頭,但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教會了我們耐心、堅持和奉獻。”日漸深厚的師生情,讓李宗洋對孩子和崗位多了耐心和自豪感,無論每天早出晚歸,多麼辛苦,每當看見孩子們臉上稚氣的笑容和完全的信任,聽到那一聲聲“李老師”,感覺這一個假期的辛勞都滿足了。
“這樣的實踐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奉獻的真諦。我們身邊的社區工作者,收入不多,卻用全身心的熱情解決著社區裏一點一滴。”李宗洋説道。
實踐讓我更加熱愛家鄉
這個暑期,陳慶回到了家鄉大同,在左雲縣“青年之家”實踐。在外求學期間,家鄉在他眼中呈現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印象。這次的暑期實踐,讓他更加清晰感受到家鄉的發展。陳慶實踐的村子裏,危房改造效果顯著,田地裏是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産,農民也開始做起電商。家鄉為青年施展才華搭建舞臺,出臺了青年學業資助、就業援助、創業扶持相關政策,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多項優惠政策。
實踐期間,陳慶還代表左雲縣參加第五屆“創青春”大同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並獲得三等獎,參賽項目《醉美摩天嶺》介紹了大同摩天嶺風景區的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左雲縣農産品等家鄉特色。實踐的收穫還有很多,陳慶在暑期結識了一批紮根農村的青年致富帶頭人,他們紮根農村、服務農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村民辦實事,為農民種地提供技術指導,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紮根農村促發展、不忘初心獻青春的鄉村情懷。“大學畢業我也要回鄉發展,用我的方式實現創業夢,為家鄉發展作貢獻!”一次實踐,使陳慶對家鄉有了新的認知。
暑假結束後,定襄團縣委副書記牛水仙與4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含淚道別,在整個暑期實踐期間,同學們為村裏的孩子輔導功課,幫他們樹立考大學的信心。他們的活動熱情感染著村裏的每一位村民,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與支持。這些都讓牛水仙看在眼裏,她感受到了同學們的心理變化,感受到了同學們對家鄉的熱愛。
實踐讓共青團“收穫”青年
從最初接到600多個報名信息,到最後230多個學生順利上崗,1200多通電話和徵求意見、確定時間、敲定崗位,太原團市委組織部部長郝舶程和他的同事們,用12個加班夜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團組織、團幹部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千方百計為青年排憂解難,做廣大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郝舶程説,“以前我也猶豫過,直接面對如此多的青年,工作量如此大,能否幹好?但通過這一個暑假的實踐,我們用真誠態度和盡可能細緻的服務,和青年交朋友、為青年解難題,贏得了大學生們和實踐單位對活動的普遍認可,也贏得了青年對共青團的信任和支持,很多同學説明年要主動幫我們推廣。”
“復旦學子張嘉誠負責黨務辦公室工作;王凱鑫同學全程參與礦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並萌生明年參加大賽的想法;劉若楠同學是軟體工程專業,她正打算為區委組織部做一套內部黨建管理系統。”説起在陽泉礦區實習的幾個大學生,團委書記梁寶軍如數家珍。
6月底,梁寶軍與報名參加暑期實踐的在外學子一一取得了聯繫,確定時間、安排崗位、協調實踐單位簽協議上保險、建立學子微信群……過程中,是傾聽、交心,更是換位思考和角色轉變。
同學們在實踐中鍛鍊成長,梁寶軍也在忙碌中“收穫”青年,“這正是共青團改革的要求,也是一名團委書記的主責。”梁寶軍感慨道。在團組織的關心下,同學們體會到了回到“娘家”的感覺;在團組織的關注下,同學們成為礦區一道別樣的風景;在團組織的引領下,同學們把自己的實踐過程轉發朋友圈,帶動更多學子關心關注家鄉。假期結束前,張嘉誠同學專門跑回團委辦公室告別,他們約定“過年一定回家,回團委看看!”
據團山西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暑期實踐活動是“青春興晉”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活動,更多山西籍在外學習、工作的青年了解了山西省的新變化、發展的新目標、幹事創業的新環境,動員引導了一批青年回鄉就業創業,為有志青年搭建平臺、提供服務。下一步,團山西省委將進一步推動“青春興晉”行動常態化。每年抓住春節、暑期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青春興晉”系列活動。不斷完善活動機制,充實活動內容,增強活動實效,以“青春興晉”行動動員引導更多青年學子投身家鄉建設,為山西省推動轉型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山西晚報記者李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