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小謝書記又入戶呢?”“小謝書記,我家娃今年上職高了,聽你説能享受雨露計劃,你幫著報個名吧”“小謝書記,我今年二季度低保金是多少啊?”……這個被稱為“小謝書記”的年輕人就是大同市雲州區人民醫院醫務科幹事、峰峪鄉孫家港村第一書記謝瑞。
2016年11月,謝瑞被選派到雲州區峰峪鄉孫家港村擔任第一書記。任職以來,他堅持把第一書記的職責扛在肩上,團結村兩委一班人,紮實工作、克難奮進,有效地推進了孫家港村的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到2017年年底,該村實現了整村脫貧,144戶317人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且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區平均水準。
把工作寫在訪民情、強基礎、抓産業上
入村第一天,謝瑞就與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親切交談,積極主動了解村情民情、組織建設、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方面面的情況,理清工作思路。他説:“只有認真了解了村情,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才能為老百姓幹點實事兒。”他走街竄戶,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傾聽群眾的各種聲音,給村裏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他年齡小,村裏人都熱情地稱呼他“小謝書記”。
針對孫家港村基層黨組織組織渙散、黨員作風疲軟的情況,謝瑞組織全村黨員認真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凝聚黨員集體智慧,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形成黨員向心合力。在2017年年底的村“兩委”班子換屆的中,該村將新培養的兩名年輕後備幹部選拔到兩委班子中,新班子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幫助孫家港村調整産業結構,帶動全村群眾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謝瑞和村“兩委”幹部研究成立了村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經過與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反復研究討論,確立了發展黃花産業的産業發展思路,並成立了黃花種植專業合作社。
把實幹寫在傾情為民服務上
為了幫助群眾解決黃花種植秧苗短缺、前期管護費用等問題,謝瑞四處奔波,積極與相關部門和幫扶單位聯繫溝通,加快全村黃花産業發展。2017年,孫家港村貧困戶個人種植黃花241畝,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種植黃花260多畝,村集體種植黃花100多畝,為全村貧困戶加快脫貧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情!”這句話是謝瑞常常告誡自己的一句話。兩年來,他先後為42戶46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的患者辦理了慢病卡,為他們節省醫藥費用64786元;為12戶14名貧困學生辦理教育扶貧補助31000元;為3名殘疾人員辦理殘疾證,並落實殘疾人補貼3600元;為14戶貧困戶落實小額貸款700000元,其中給合作社貸款的6戶貧困戶,每年能夠從合作社保底分紅3000元;為20戶39名貧困人員落實異地搬遷補助,每人38800元;為6戶五保戶和3戶90歲以上老人爭取臨時救助5400元。
為了改變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增強他們的內生動力,謝瑞積極聯繫山西省高寒作物所的農業專家為全村貧困戶培訓黃花和小雜糧種植技術,並免費給貧困戶提供新品種小雜糧作物的種子。他積極與山西省農業大學聯繫,為兩名養牛專業戶進行系統培訓,帶動全村18戶貧困戶應用新的肉牛養殖技術脫了貧。
把成績寫在建設美麗鄉村上
針對孫家港村街道柴草亂堆亂放、污水亂流、沒有路燈群眾夜間出行不方便等問題,謝瑞及時與村“兩委”幹部組織召開會議,統一思想、做好規劃,並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爭取“鄉村品質提升工程資金”、“村級一事一議項目獎補資金”、“幫扶單位的幫扶資金”等資金1000多萬元。組織發動群眾對村內大街道小巷進行了清理和改造,硬化美化街道40000多平米,栽植綠化喬木3000多棵,修建污水管道4000多米,新建了村污水池,在村主幹道兩側安裝路燈36盞,設立文化走廊500米,新修文化活動廣場,利用村委會舊庫房改建150平米紅白理事會宴會廳,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徹底改變了該村原來“街道污水流、垃圾到處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漆漆”的面貌。
謝瑞説:“只要是對群眾好的事,再苦、再難,我也要去做!只要貧困戶需要,我就會一直堅持幹下去。”(文 魏軍 編輯 梁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