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常康睿):晉城市沁水縣樊村河鄉位於沁水、浮山、翼城三縣交界處,這裡環境優美、物産豐富,被稱作沁水縣的後花園。但因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全鄉所轄6個行政村全部都是山西省級貧困村。
今年是沁水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樊村河鄉黨委政府堅持“一個統領、三五支撐”的總思路,分類施策、對症下藥、科學規劃、全面統籌,大力發展特色産業、積極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誓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樊村河鄉種植的油用牡丹 (供圖 樊村河鄉政府辦公室)
科學規劃全面統籌 頂層設計先行
為確保扶貧工作按計劃推進,樊村河鄉黨委政府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為組長的領導組,自上而下、齊心協力,詳細制定貧困村和貧困戶具體脫貧計劃,成立鄉督察組全面落實工作情況,確保扶貧工作按計劃推進,同時穩步推進本地的産業項目改進和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問題是阻礙樊村河本地經濟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一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17年,樊村河鄉黨委政府實施了青樊線路面稀漿封層工程和“四好農村公路”建設計劃,並在全鄉六個村開通客運班車,大大改善了本地的交通環境。同時,各行政村實現了動力電和互聯網全覆蓋。
此外,為提升中藥材項目種植技術,樊村河鄉政府深入陵川縣六泉、古郊等鄉鎮參觀學習,向當地種植戶詳細了解學習黨參、黃芩、白藥、桔梗等多種中藥材品種的生長習性、適種條件,著重學習栽培技術中的栽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技術,並共同探討了中藥材規模化種植、産品銷售等方面的典型經驗以及育苗基地與農戶之間的合作方式和收益情況。
樊村河鄉的肉驢養殖産業 (供圖 樊村河鄉政府辦公室)
大力發展特色産業 農民增收戶戶脫貧
為做好扶貧工作,樊村河鄉堅持以産業發展為主導,積極發展旱地辣椒、肉驢養殖、大象養雞、“521”産業、電子商務、光伏發電、中藥材種植等,推動産業項目鏈條式發展、産業規模化運作,形成品牌效應。
據悉,2016年樊村、衛村種植油用牡丹650畝,帶動45戶104人增收;全鄉種植旱地辣椒100畝,帶動28戶80人增收,戶均增收3000元;趙寨村成立富民養牛專業合作社,共養牛110頭,帶動全村貧困戶27戶60人增收;界河口村150頭的養驢項目帶動全村貧困戶21戶53人增收。
同時,樊村河鄉積極邀請企業參觀、考察,與多家企業進行合作。
在樊村成立了大象惠農養殖有限公司樊村分公司,有效帶動71戶175人脫貧,實現樊村“破零”和“加零”任務;發展“521”産業,與晉城銀行合作,採取“結對認親,愛心認購”方式,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對外銷售,目前共銷售6000斤穀子,5000斤土雞蛋,50頭黑豬;引入電商平臺,在景村引進沁山綠水農業公司成立了p2p農村電商平臺,通過網上在線銷售和晉城銀行結親為農戶銷售土特産品,2016年銷售額達到30萬元,2017年達到80萬元;在四個山西省定貧困村實施光伏項目,每個村年可增收10余萬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藥材項目,今年樊村河鄉種植黃芩182畝,帶動18戶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
旱地辣椒的收購現場 (供圖 樊村河鄉政府辦公室)
積極推進危房改造、易地搬遷 惠及民生情暖民心
多年來,樊村河鄉堅持以民為本,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助推全村脫貧。2016年至今,樊村河鄉教育扶貧資助中職、高職貧困學生10人,每年每人給予生活困難補助2000元,全鄉貧困在校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同時,由樊村河鄉55名機關幹部、村兩委幹部、衛生院人員與村醫組成的6個醫療團隊全力開展“雙簽約”服務工作,全鄉共簽約143戶260人,簽約戶全部參加了“三保險”和“三救助”。
種植玉米的田地裏地膜全覆蓋 (供圖 樊村河鄉政府辦公室)
此外,樊村河鄉大力開展危房改造、易地搬遷扶貧行動,切實解決眾多住戶危房問題。樊村河鄉依託沁水縣政府新建的小嶺村、梅苑社區、杏園社區三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共安置45戶140人;沁水縣城購買限價房共1戶4人;景村村集體修建集中安置房3個,現已入住;大莊自然莊整體搬遷共23戶34人,其中貧困戶6戶10人。近年來,樊村河鄉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危房改造達到122戶,其中2017年全鄉危房改造任務31戶,均全部竣工。目前,樊村河鄉住房安全穩定。
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是樊村河鄉應當完成的政治任務,未來樊村河鄉將奮力拼搏、砥礪前行,不僅要招商引資、創優環境,還要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和新興産業,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