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2016年10月,由大同市雲州區教師進修校校長秦華任隊長兼第一書記的工作隊,進駐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東咀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兩年多來,他們走進農戶家裏,和村民嘮知心話,為村民排憂解難;走進田間地頭,挽起褲腿與村民一起勞作;走進村委會,積極幫助村裏找項目、投資金。他們全心為東咀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既贏得了村民和幹部的肯定,也讓村民眼裏的“外人”變成了“村裏人”。
駐村工作隊入戶為貧困戶排憂解難
住村幫扶,不做走讀幹部
東咀村共有213戶427人。秦華表示,駐村工作隊剛來到村裏時村民的質疑聲不絕於耳。“又是搞形式、做樣子,他們能給咱解決啥?”秦華對駐村工作成員説:“越是受到質疑,我們就越得幹出點樣子來。”從進駐那一天起,為了全面掌握東咀村的情況,駐村工作隊成員堅持吃住在村,不當“走讀”幹部。
他們挨家挨戶走訪,了解各家人口情況、收入情況,深入淺出地宣講、解讀脫貧攻堅系列惠民政策,掌握村民需求。在走村串戶查實情、田間地頭聊民情的同時,駐村工作隊召集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召開民主生活會,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座談會,廣泛徵集意見建議,實事求是摸清貧困戶、貧困度和致貧原因,充分了解村班子運行、産業發展、群眾困難、矛盾糾紛等基本村情,結合掌握的實際情況積極與幫扶部門聯繫溝通,研究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多方爭取支持、凝聚發展合力、推動全村發展。
助村發展,不當觀光幹部
針對東咀村85%的住房是危窯這一實際問題,駐村工作隊與西坪鎮、東咀村幹部協商研究,在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徵求全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幫助該村申請實施整村異地扶貧移民搬遷工程。2017年初,東咀村被列入雲州區易地扶貧搬遷村行列。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東咀村73戶搬遷戶經過公開抽籤分到了新房,11月初即可入住。
今年夏季降雨較常年偏多,為了確保東咀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駐村工作隊成立了應急分隊日夜入戶巡查,並及時協助鎮村幹部轉移和分散住在危窯裏的村民。
兩年來,駐村工作隊積極協助東咀村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三會一課”、農民夜校等活動,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兩委”幹部和黨員的工作能力;配合雲州區正在實施的鄉村環境提質工程,與相關部門聯繫,為村裏爭取到11.6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並挽起衣袖、走進庭院,幫助群眾清垃圾、掃街道、鋤雜草,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積極與雲州區農委等部門溝通協調,籌措資金1萬元為全村貧困戶澆地、繳電費,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聯合雲州區文化局舉辦“文化惠民 扶貧扶智”主題活動,捐贈各類圖書,引導村民用知識武裝頭腦,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組織村民學跳健身舞,開展“最美鄉村景”攝影比賽,評選“勤勞標兵、致富能手、道德楷模”等活動,豐富了鄉村精神文化生活;籌集資金,為東咀村所有農戶送上吸式沙門簾;慰問貧困戶,給他們送米送面、送去溫暖和關懷……
助民解憂,不當甩手幹部
東咀村貧困戶尚素珍原籍在內蒙古卓資山,年少時因所在村委會辦公室失火而遺失戶籍,一直沒有補辦。她嫁到東咀村後,曾多次回原籍辦戶,由於手續繁、路途遠、耗時多等原因,一拖再拖,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了一名“黑人”。她出門坐車、看病就醫等都受到很大影響。駐村工作隊成員陳啟雲入戶走訪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向隊長秦華作了彙報。秦華責成陳啟雲、張有忠兩位隊員專門負責此事。二人多次與內蒙古卓資山、雲州區公安分局協調,最終幫助尚素珍辦下了戶口。
東咀村村民吳忠的兒子出車禍去世、兒媳婦改嫁,年幼的孫女由他們老兩口撫育。今年,孫女吳瑤小學畢業該上初中了,村裏沒有初中,吳忠不知該把她送到哪所學校就讀。駐村工作隊隊員李學文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經過多方聯繫幫助吳瑤進入雲州區示範中學就讀,了卻了吳忠老兩口的一大心病。前不久,李學文去看望吳忠老兩口,吳忠眼含熱淚、連聲感謝。
此外,工作隊積極聯繫溝通,幫助東咀村貧困戶孫近的孩子到雲州區二中住宿上學,解除了他為送孩子上學每天奔波幾十里路的煩惱;為村民爭取就業崗位,介紹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到企業務工就業,增加務工收入;聯繫區諾爾泰醫院為103人進行了免費上門體檢;組織全村村適齡婦女進行兩癌篩查…… 一樁樁的好事、實事,讓駐村工作隊真正“駐”進了村民的心坎裏。
工作隊隊長秦華信心滿懷地説:“眼下,雲州區已經吹響了脫貧摘帽的衝鋒號,為了確保東咀村按時脫貧,我們和鄉村幹部一起加緊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制定移民搬遷後的産業發展規劃,幫助村裏選準好産業,實現産業扶貧、造血扶貧,讓東咀村和全區一起加快脫貧致富,邁上小康大道。”(文/圖 魏軍 編輯 梁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