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歐“答疑”中國經濟:釋信心 促開放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10-11 19:30:13 | 來源: 中新社 |
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併發表題為《在開放中再續合作黃金季》的演講。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併發表題為《在開放中再續合作黃金季》的演講。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年內再度訪問歐洲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領中國國務院主要部門負責人出席中德政府磋商及訪問德國期間,頻頻就中國國內經濟形勢“發聲”,從三大方面回應外界關切,以自信態度“答疑”中國經濟。
能否避免經濟“硬著陸”?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步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近日下調了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的一份報告中提醒,顯出失衡跡象的中國房地産市場正在經歷調整,而這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和金融活動。
對於外界對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憂慮,李克強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便回應稱,中國經濟有巨大韌性、潛力、迴旋餘地,“我們採取的措施既利當前、更惠長遠,有能力防範出現大的起伏,更不會發生‘硬著陸’”。
而此次在柏林出席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時,李克強再度為關注中國經濟的人送上“定心丸”。
李克強強調,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5%左右的目標,將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他同時指出,只要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品質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
對外開放是否依然堅定?
對於今年以來中國屢屢爆出的反壟斷大案,歐美商界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中國美國商會、歐盟商會等近期亦多次表達關切。
中國的營商環境和對外開放的決心變了嗎?李克強給出了“NO”的回答。他説,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關係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我們對此堅定不移”。
他特別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是營商環境更加規範、公平、透明的開放,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都是中國經濟的組成部分,“我們在市場準入、政策支持、合法權益保障上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而是會越開越大,市場機遇也會越來越多。”訪問德國前夕,李克強在德國《世界報》撰文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目的是激發社會創造力。中國政府將努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大知識産權保護,為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各國在華企業營造更加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秩序。
轉型升級如何“優勢互補”?
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走向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如何通過加強與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合作實現這一目標?
兩國總理10日在柏林共同主持的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的主題給出了答案:“創新合作”。
會後中德兩國發表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提出,提升雙邊貿易中的服務貿易佔比,使之成為中德貿易新的增長點。中方歡迎和鼓勵德國企業參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強兩國企業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養老、建築、商貿服務、技術、會展等領域合作。
同時,《中德合作行動綱要》還指出,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制定了解決方案,這對實現中國“十二五”規劃確定的提高能效、推廣可再生能源的高遠目標有重要意義。這一背景可為雙方繼續開展政府間及企業間能源對話提供良好基礎。
對於中德合作所充實的轉型升級動力,李克強表示,中德合作只有升級版,沒有終極版。雙方加強創新合作,可以為兩國經濟發展和繁榮創造更好條件,通過互學互鑒,用智慧拆解難題,開啟未來。 (中新社 記者 彭大偉)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