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虎為古代夜壺?曾被認為是盛酒器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0-14 15:20:50 | 來源: 揚子晚報 |
青瓷虎子。 資料圖片
本期開始,“紙上博物館”將陸續介紹六朝博物館中的青瓷器具。與“青花”不同,這是一種表面青綠色為主的瓷器。在六朝博物館,青瓷是數量、種類最豐富的展品之一。我們先從頗具生活氣息的青瓷“虎子”説起。
青瓷之所以呈現這種顏色,是因為胎釉含有氧化鐵,如果含鐵純度較低,還會出現黃褐色,但統一稱為青瓷。六朝時期,青瓷還成為中國早期出口品,日本及朝鮮半島,均曾出土過不少六朝青瓷。
青瓷虎子的造型基本趨同一致。它追求與虎形神相似,主體模倣“老虎”匍匐時軀幹的姿態,下方亦有彎曲的四足,作為底座。“老虎”的頭部被類似“瓶口”的圓柱體構件代替,虎背上有一段“提梁”作為把手。不過,青瓷虎子的細節設計千變萬化,展現了古人的藝術天賦。
六朝博物館中,一件孫吳時期的青瓷螭虎柄的虎子,“把手”設計成一隻小螭虎的造型,其軀幹弓成一個弧形,虎頭前爪搭在虎子的口部。整個虎子總體上形成一個“大虎背小虎”的造型。而西晉的“青瓷刻雙翼紋虎子”,其“把手”簡化成繩索紋飾,但虎子的軀幹更加伸展,動作更加生動,而身體兩側也增加了飛翼的花紋。而到了東晉,一些“虎子”直接放棄了老虎的造型,主體變成了“圓壺”形狀,僅口部、把手還保留原來形狀與佈局,因而被歸為“虎子”一類。六朝博物館的虎子,沒有一模一樣的,從花紋到大小規格、口部直徑,幾乎各不相同。
把動物造型做成生活用品,是中國先民的傳統。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虎子出現在先秦時期,為青銅與漆木器。而看到青瓷虎子的造型,十有八九會認為這是古代的“夜壺”。口部與把手的位置排列、主體空間的容量,如何操作更是不言而喻……而在考古發掘中,虎子都出現在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邊,同時放置在死者腳邊或單置一處,也説明“虎子是一種不潔之物。”這是目前的主流觀點。不過早些年,曾有觀點認為虎子是盛酒器或盛水器。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2025-09-11
- 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中方不接受菲律賓所謂的“抗議”2025-09-11
- 國家林草局公佈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2025-09-11
- 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9月17日至19日舉行2025-09-11
- 央視快評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注入新動力2025-09-11
- 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 位居全球第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