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今將訪問德國 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助推中歐新發展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0-09 10:48:01 | 來源: 中國廣播網 |
原標題:李克強今將訪問德國 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助推中歐新發展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今天(9日)開始訪問德國、俄羅斯、意大利、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並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人們發現,在我國領導人今年的出訪行程單上,歐洲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和希臘。這次,李克強總理又將踏上年內的第二次歐洲之旅。同時,此訪也是李克強就任總理後第四次到訪歐洲地區。
再看,此訪的第一站德國——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上任後首訪最後一站就選擇了德國。德國將是他就任總理以來第一個兩度訪問的國家。而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剛剛訪德;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10月,李克強總理再次訪德。中德為何有如此密集的高層互訪?此次訪問對中德、中歐關係又意味著什麼?
去柏林必去的地方就是勃蘭登堡門,這座永遠敞開的大門前的廣場上街頭藝人的音樂聲、遊客的説笑聲此起彼伏,在廣場邊的紀念品商店工作的諾瑞斯對中國一點也不陌生。
諾瑞斯:我是網上看新聞知道中國總理要來德國訪問的消息的,德國的中國遊客不少,我想中德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了。我在上大學時去中國南方旅遊過,班上也有中國同學,他們都很努力,和他們共事很愉快。
持同樣觀點的,包括正在辦公樓裏為李克強總理即將發表演講的漢堡峰會而忙碌的漢堡商會國際部負責人阿茲曼。
阿茲曼:歐洲尤其是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比以往都要密切,李克強將與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這種磋商就是兩國關係良好的標誌之一。去年中國對歐洲、德國包括漢堡的直接投資都在顯著增加,而且中國還一直是德國重要的市場,對於德國企業來説,我們尤其對包括銀行金融業、綠色增長、健康等在內的服務業合作感興趣。
漢堡是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那裏三分之一的集裝箱往來就與中國有關。漢堡峰會——中國與歐洲相遇開始於2004年,今年正好是第十年。這不僅是中德,更是中歐經濟對話的重要平臺。
阿茲曼:在今年的漢堡峰會上,我們尤其聽到李克強總理關於經濟改革的觀點,因為恰好現在距離去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了,所以我們這些歐洲企業特別想知道一年來進行了哪些經濟方面的改革、中國的未來怎樣,以及這將對歐洲企業意味著什麼。
德國乃至歐洲的企業家為什麼這麼熱切的關注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在德國工作多年的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認為,原因離不開中德經濟很強的互補性。
梅兆榮:歐元區這兩三年,經濟不景氣,市場在萎縮,而德國的60%的産品出口到歐元區,所以它需要尋找出路。而中國這個市場這幾年來應該是飛速發展,因此中國對於德國的産品從企業來説成救生圈了。習主席今年3月份訪問德國的時候也曾經講過,德國的品質和中國的速度加起來互補性就很強了。
不僅是德國,整個歐洲都越來越重視中國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李克強總理即將在此行最後一站米蘭參加的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也越來越受到歐盟的重視。
外交學院歐洲問題專家熊瑋:這一兩年,歐盟,尤其在與亞洲的合作,特別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對於亞洲的合作,他們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視。這種背景下,我覺得李總理這次出訪,尤其又有亞歐峰會這個契機,能夠對推動亞歐兩個區域的合作,兩個大的地區合作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剛才記者的報道提到“德國品質加中國速度”,的確,同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和德國,在很多方面有互補性,德國製造揚名世界的秘訣是什麼?中國製造如何學習德國製造?
其實,100多年前,德國製造同中國製造一樣,當初的名譽並不像現在這樣好。19世紀中期,Made in Germany 是英國人強加給德國人的,是為了提醒了消費者注意,他們購買的東西是廉價的劣質品。“德國製造”由此産生。不過,英國人失算了,他們歧視德國産品的做法不但沒有得逞,反而適得其反。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正因為這種壓力,使得促使德國人刻苦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産品的品質。現在德國的Made in Germany,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遠遠超過英國的産品的吸引力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也值得中國學習。
説到德國製造,不能不提到汽車。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雙方共同打造的中國首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品牌騰勢,終於迎來的上市的時刻。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過去4、5年的時間裏,比亞迪在跟奔馳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在整車設計,生産製造、品質控制方面也學到很多。比亞迪在電動車核心技術像,電池、電機、電控,包括硬體、軟體的一些相關技術,也跟奔馳方面進行了相關技術交流。
為該項目傾注了多年心血的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羅林格,剛剛獲得201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在他眼中,德國製造的成功並不屬於某個人或者某個大企業:
羅林格:其實德國的很多中小企業在技術和品質控制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覺得這對於中國來説也具有借鑒意義。尤其是在技工教育方面,不僅教授書本知識,更要會親自用手去做好。
漢堡商會國際部負責人阿茲曼也認為,德國獨特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是德國工業成功的秘訣。
阿茲曼:德國人非常重視這種職業教育制度,只要你有擅長的技能,比如技術工人、就能得到高薪工作,這就給你另一種就業選擇,不只是上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舉個例子,我們漢堡商會下屬的大學在教授理論課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到漢堡企業實踐學習。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則認為,德國製造的成功原因不止一條,但是最值得中國製造學習的是嚴謹認真的行業精神。
周弘:行業精神變成一種習慣,一種道德規範,比如做什麼事情都遵紀守法,都按照這個規範、按照這個標準來做,分毫不差。不是説我現在有人管理,我就認真一點,如果沒人來管,就馬馬虎虎。所以德國人極其認真和嚴格的,這一點上非常值得我們借鑒。(記者張加寧 劉樂 滿朝旭)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