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儘早建全球範圍離岸人民幣清算系統

建設強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訪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

 

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記者:通俗地説,人民幣離岸市場就是在境外從事人民幣交易的市場。目前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情況如何?

 

陳雨露:時下,幾乎所有國際金融中心都對人民幣持歡迎態度,並在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上爭先恐後,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當地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已從2009年初的560億元高速增長到2013年底的8605億元。目前香港銀行體系的人民幣存款比例約為10%,是繼港幣和美元之後的第三大幣種。

 

在亞洲其他地區,更多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快速成長起來。目前,新加坡、我國台灣的人民幣存款餘額都已突破2000億元,我國澳門的人民幣存款也超過了1000億元。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首爾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就會後來居上,發展成為又一個具備相當規模的境外人民幣資金池。

 

在歐洲,倫敦、盧森堡、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等多個國際金融中心都希望建設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但作為歐洲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盧森堡的人民幣存款也只有500多億元,歐洲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目前還明顯落後於亞洲。

 

發達、完善的離岸市場有利於保持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

 

記者:如果説實體經濟層面的“增長”“開放”與“改革”構成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信心的物質基礎, 那麼,發達、完善的離岸市場就為保持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一個強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否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水準的快速提高?

 

陳雨露:是的。未來人民幣要想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既要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可自由使用貨幣”的要求,也必須通過有效的離岸市場機制來確保人民幣的自由使用和便利性。歷史經驗表明,美元在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始終佔有最大份額,關鍵在於擁有發達的全球美元離岸市場,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保持較高的交易份額,很難被其他國際貨幣取代。所以從長遠來看,倫敦、法蘭克福等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規模與交易比重,將是檢驗人民幣是否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的重要標誌。

 

記者: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快速發展又將給國內外金融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陳雨露:從國際上看,快速成長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滿足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保值增值的需求,極大地增強了人民幣的市場吸引力和信心。

 

從國內看,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使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境外市場充足的低成本資金,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大規模、可持續的資金支持,有利於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還可以促使中資金融機構接受國際競爭洗禮,儘快提高服務水準和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跨國資本流動,特別是短期投機資本形成的衝擊風險,被隔離在有限的離岸市場範圍內,可有效避免引發國內系統性金融風險。

 

離岸市場發展將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形成新的挑戰

 

記者:當前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該如何應對?

 

陳雨露:主要挑戰有:第一,缺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離岸人民幣清算系統。這就打擊了境內外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制約了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離岸人民幣交易規模,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應儘早建立全球範圍的離岸人民幣清算系統。

 

第二,尚未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法律制度框架。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必將面臨國際法律衝突,必須儘早完善保密制度或條款,實施嚴格的反洗錢法律程式,遏制海外資金利用離岸金融中心實現非法轉移。

 

第三,離岸人民幣金融産品鏈和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不理想。中資金融機構離岸業務總體上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存款、貸款和國際結算業務上,急需在金融産品研發方面實現創新突破。

 

第四,離岸金融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就會衝擊在岸市場(指在境內從事人民幣交易的市場)利率和匯率的形成機制,進而削弱貨幣政策有效性,對金融監管形成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加速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促進貨幣政策調控從總量數量目標轉向價格型目標。建立全新的宏觀審慎金融監管模式,將離岸市場納入監測範圍,確保人民幣離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