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澳門堅強的後盾——祖國關懷澳門15年回眸

2014年度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雙方構想在珠海橫琴開闢10平方公里建設“澳門産業園”,加上正如火如荼發展的粵澳産業園區、翠亨新區的“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珠三角地區規劃可供澳門發展的土地面積,幾乎等同“再造”一個澳門。這為澳門的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腹地。

 

作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澳門特區30平方公里土地居住著約60萬人。回歸15年來,中央政府始終把澳門的繁榮穩定、澳門同胞的冷暖饑寒放在心上,通盤考慮、協助解決土地匱乏這一長期困擾澳門發展的難題,是國家關心和支持澳門發展的一個縮影。

 

“蓮花喜愛艷陽天,安定繁榮美景妍,祖國關懷恩義重,前途似錦眾心堅。”已故澳門著名愛國人士、前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先生的這首詩,高度概括了祖國內地堅定支持給澳門帶來的發展榮景。

 

祖國是澳門最溫暖的懷抱

 

12日上午,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的梁先珠正在採摘90多畝地的豌豆杯,這是豌豆苗中最鮮嫩的部分。“豌豆杯要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採摘,這時露水已經蒸發,摘下後不容易因水分過多而腐爛,然後要在兩小時內送到冷庫保鮮,晚上裝車運到深圳等地檢驗通關,第二天早上就能出現在港澳市場上。”

 

地處漓江下游的賀州空氣優良率和飲用水達標率均位列廣西前茅,這裡毗鄰廣東、蔬菜品質高,是內地向港澳出口蔬菜的種植基地中的代表,現有蔬菜基地面積約8.4萬畝,素有粵港澳“菜園子”美譽。

 

澳門地域狹小,資源有限,居民主要生活物資均依靠內地供應。從城市運作所需的穩定水電供應,到千家萬戶的糧食及生活必需品,澳門同胞家中的一盞燈、一滴水、餐桌上的米飯菜肴,都來自祖國內地源源不斷的支持和補給。

 

今年4月,澳門市場發現H7亞型禽流感樣本,特區政府暫停內地活禽供澳,零售市場休市。國家質檢總局與商務部等部門配合,積極與內地相關養殖企業溝通協調,力促內地活禽于6月恢復供澳,數量還增長了10%。據統計,從2010年至2013年,內地共檢測57萬份供港澳活禽及食用禽産品樣品,檢測範圍涵蓋H5、H7亞型禽流感抗原,結果全部為陰性。

 

澳門土地有限,不具備興建大型蓄水庫條件,超過95%的原水由內地穿山而來,還一度受到鹹潮侵襲。在中央政府及有關省市大力支持下,在2005年實施了全國首次大規模、遠距離、跨區域的水量統一調度,7.6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跨越1300多公里,歷時18天,從珠江流域上游水庫出發,途經貴州、廣西和廣東三省區,奔流至珠澳地區的取水口,成功地解除了鹹潮威脅。

 

廣東向澳門供電已經走過了30年。截至今年10月底,南方電網對澳門累計送電275億千瓦時,年送電規模比1999年翻了6番。“30年來,粵澳供電線路始終保持較高的運行可靠性,從未發生因對澳供電線路跳閘導致澳門地區停電的事件。”南方電網有關負責人説。

 

為了克服澳門空間狹小的障礙,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請審批澳門適當填海建設新城,中央于2009年批復同意澳門新城填海造地約350公頃。填海區為澳門提供了20至30年的土地儲備,規劃人口逾16萬,提供5.4萬個住宅單位。澳門各界聞聽喜訊歡呼雀躍。

 

澳門大學是澳門最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校園狹小成為制約澳大發展的瓶頸。200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權澳門特區對設在珠海橫琴的澳大新校區實施管轄,2013年11月,澳大新校區正式揭牌。

 

新校區開幕典禮上,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謝志偉感慨地説,通過一條河底隧道,橫琴新校區與澳門特區連成一體,使特區法律在校區內得以實施,“這是‘一國兩制’下無比創新的安排!”

 

背靠祖國的小城市 帶給世界大驚喜

 

1999年到2013年,澳門本地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6.2%,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位居亞洲第二,世界第四位;居民失業率由回歸初的6.3%逐年下降至1.7%,實現充分就業;澳門居民預期壽命從回歸初期的80.7歲提高到85歲,居世界第二位……

 

作為既無先天資源又無技術優勢的“微型經濟體”,短短15年,澳門為什麼能從寂靜清冷的小城蛻變為繁華熱鬧的國際化都市?對此,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有著清醒的認識:“沒有祖國強大的後盾,不會有澳門今天的成就。”

 

2003年,非典暴發使澳門經濟遭受重大衝擊。關鍵時刻,內地與澳門簽署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這一涵蓋貿易、金融、服務、旅遊等各領域的特殊安排,減少和消除了澳門與內地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加速了相互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如雪中送炭,幫助澳門經濟成功擺脫困境。

 

“CEPA為澳門中小企走出澳門、進入內地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作為協議簽署後首個落戶北京的澳門會展業者,派意市場推廣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盧德華深有感觸。按照原先規定,澳門會展企業無法以獨資形式在內地開設公司,CEPA為他們打開了市場大門。2005年1月,派意公司取得“澳門服務提供者證明書”,3月即在京開業。

 

“內地市場廣闊,澳門企業接觸客戶較為國際化,掌握國際會議規則,設計服務的理念創新、外語能力等都是澳門企業落戶內地的優勢,未來大有可為。”盧德華説,派意落戶北京將近十年,經過頭幾年的耕耘期後,近年來已為多個全國性活動提供會展接待服務,正迎來收穫的季節。

 

CEPA拓寬了澳門廣大普通市民創業發展的空間,使澳門居民與內地居民享受同等“國民待遇”。截至今年11月底,在內地註冊的澳門個體工商戶達1069家,從業人員2685人,資金數額8794萬元。澳門貿促局執行委員陳敬紅説:“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家給予內地個體工商戶的優惠政策同樣惠及澳門居民個體工商戶,使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央政府對澳門居民的關懷。”

 

旅遊業是澳門重要的經濟支柱産業。回歸以來,內地與澳門旅遊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為澳門拉動就業,改善民生提供了強有力支撐。2003年7月,中央開放內地居民赴港澳地區“個人遊”。截至2013年底,內地赴澳“個人遊”旅客累計突破6300萬人次。“個人遊”對澳門經濟繁榮“居功至偉”,為澳門帶來了192億美元的直接收入。

 

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12年,國家旅遊局對此進行專項研究並形成報告,並於次年編制《粵港澳區域旅遊合作願景》,連續三年支持和參與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支持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旅遊支點、中國與葡語國家旅遊合作樞紐方面發揮作用。

 

在國家支持下,澳門還首次擁有了“世界遺産”名片。早在回歸前,澳門就曾提出過申遺,但不了了之。回歸後,澳門的申遺構想得到中央高度支持,中央政府多次派出內地專家前往澳門協助工作。在2005年澳門申遺當年,“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政府向世界遺産組織提交的唯一一個項目。

 

15年間,在澳門這個“地圖上用放大鏡才能找到的小城”,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國家運動會、第八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旅遊部長會議陸續成功舉辦,澳門“把過去幾百年沒做過的事情都做到了”,讓世界刮目相看。

 

“中國夢”牽引“澳門夢” 澳門未來更美好

 

歷史昭示未來。回歸之前,澳門百業凋敝,人心浮動;回歸之後,澳門煟然勃興,物阜民豐。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善借祖國崛起之長風,今日澳門已與祖國息息相關。

 

澳門未來發展動力來自何方?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説:“澳門是國家的一分子,要努力將澳門與國家連在一起,才能真正發展好。”將“澳門夢”融入“中國夢”,澳門未來一定是“安定繁榮美景妍”。

 

為了跟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銜接,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始把港澳單獨列為一章。“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産業”。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今年兩會上介紹,“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已經啟動,中央政府正在跟特區政府溝通,考慮在規劃中繼續把港澳作為單獨的一部分來考慮。

 

澳門緊鄰廣東,深化粵澳合作是推動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2009年8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出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經過粵澳共同努力,目前橫琴新區已有213家澳門企業註冊登記,計劃投資總額1842億澳門元,已供地和簽約的澳門項目用地佔橫琴建設用地逾五成。擁有“先行先試”優勢的橫琴正在為澳門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

 

珠海市委書記李嘉表示,過去五年,橫琴實現基礎建設、政策、深化和澳門合作的大突破,各種已出臺的政策,包括産業的規劃,都是圍繞如何促進澳門産業適度多元化來對接的。

 

在粵澳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方面,一批重要工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工程,大橋開通後,將進一步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已完成,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已啟動。粵澳新通道項目去年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興建,並將實施新的通關模式。粵澳雙方還在積極推進珠澳機場合作、口岸建設及通關便利化。

 

年輕的澳門越來越緊密地和國家發展融為一體,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未來。“全國上下正在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澳門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在祖國內地發展進程中,澳門將繼續與祖國內地同進步、共發展。”(王希 徐慶松 施雨岑 錢春弦參與采寫)(記者裴闖 查文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