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呈祥”被誤解千年:鳳原本不存在性別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18 11:07:45 | 來源: 解放日報 |
原標題:龍鳳呈祥,被誤解千年
“龍鳳呈祥”是一個被誤解千年的詞。鳳最早作為楚人的原始圖騰,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徵,是導引人的精魂“飛登九天、週游八極”的載體。作為一個圖騰崇拜,鳳原本是不存在性別的。後人將之與凰組合成“鳳凰”,便有了雌雄之分,鳳自然成為一隻雄鳥。
我國古老的動物靈崇拜主要有鳥、龍、犬、虎四類,鳥靈代表著南方的稻作文化,龍靈代表著北方草原的遊牧文化,犬靈代表著山地的馴養文化,虎靈代表著山地的狩獵文化。在這四大動物靈中,尤以鳥靈與龍靈最為突出,並最終演化成南北兩大圖騰,即所謂的“鳳翥龍騰”:北方尊龍,謂之龍騰;南方(尤其是楚地)崇鳳,謂之鳳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北兩大圖騰“龍鳳呈祥”,在華夏大地並駕齊馭,昭示著一種祥瑞之氣。這應該是“龍鳳呈祥”的本意。
歷史上楚國曾是世界“第一大國”,楚人是“不服周(周王朝)”的,楚莊王更是問九鼎于洛陽郊外。因而鳳的地位與影響在當時的南中國大地上遠在龍之上,而且是“重鳳輕龍”。在屈原的辭賦中,鳳與龍各出現過24次,但鳳充當的是神使,龍只是鳳的坐騎。所謂的龍舟,也是鳳站在龍尾上充當舵手,駕馭著龍舟行使。
人們常言“龍虎鬥”,但在先秦藝術作品中,龍虎從來未曾鬥過,倒是在出土的楚人刺繡、漆器等作品中,“龍鳳鬥”卻是屢見不鮮。在楚“龍鳳虎紋刺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隻大鳳鳥雙足與一龍相搏,雙翅則同時與一龍一虎相鬥。虎在楚人心中的地位則比龍更低,它常常是巨鳳踏在腳下的玩物罷了。
伴隨楚國的逐漸衰落直至滅亡,北方一直是政治中心,龍變得唯我獨尊,成了皇權的象徵,鳳只能作為龍的從屬。於是,便有了我們在歷史劇中看到的穿著龍袍、坐著龍椅的皇帝,以及頭戴鳳冠的皇后。鳳從龍的附屬,漸變為皇后的指代,又稀裏糊塗地成為女性的代名詞,讓陰陽顛倒幾千年。所以,哪家生個男娃,儘管取名“鳳兒”、“小鳳”之類的,既寓含鳳之陽剛,又昭示祥瑞之氣。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