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達拉宮收藏"世界最長藏文書法長卷"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26 16:38:46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網拉薩12月25日專電(記者 索朗德吉)世界最長的藏文書法長卷《西藏曆代藏文書法字體精華集匯》24日被西藏布達拉宮收藏。
“第一段是用天珠體寫的,這種字出現在三千多年前的象雄時期,字形像一顆顆天珠,那時候天珠不僅僅是裝飾品,也帶有文化寓意;這種是天降體,每一個字像是從天而降;這種叫殘屍體,是藏王松讚幹布時期的創作,字形就像將屍體肢解開來。”藏文書法家格芒·江白解釋道,“這裡的每一種字體都很有講究,最久遠的有三千多年前的象雄古文字,最近的也有一些近年來我自己創新的字體。”
46歲的格芒·江白自13歲起學習、研究藏文書法,33年裏,他走遍各地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地,探尋藏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據格芒·江白介紹,藏文書法長卷《西藏曆代藏文書法字體精華集匯》,由中國當代藏文書法家、多派唐卡創始人年敘·多吉頓珠和他歷時四年共同創作,作品長206米、高0.8米。長卷用象雄古文體、天珠體、吳欽體、草書體等177種藏文字體書寫了“藏文字的演變史”、“藏文筆論”等作品,並收錄有藏文筆論、文法、詩歌等藏族文學成分。
另外,西藏著名唐卡畫師、嘎瑪嘎止畫派第二十八代傳人丁嘎先生,在長卷上繪有藏族歷代32位書法大家的畫像。
年敘·多吉頓珠在收藏儀式上説:“長卷的創作,希望能向大家展現藏文字的歷史和魅力,讓更多人了解藏文字的發展。藏文書法除了講求字體工整美觀外,寓意也非常吉祥。藏文書法和字體經過千百年的沉澱和發展,相關的經書、筆論已有上百種,已成為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瑰麗珍寶。”
“布達拉宮非常重視藏文化遺産的收藏和研究,此次收藏的書法長卷,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大型作品。它不僅展示了藏文書法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體現了藏族人民豐富的想像力,也集中展示了藏文字的發展歷史。”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索南航旦説,“布達拉宮是藏文化的博物館,將作品收藏於此,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也能在將來展現作品的風采。”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