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界為何集體譴責于正?

于正(圖片來自網絡)

 

話題不斷的于正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了。這次於正面對的不僅僅是吐槽不斷的觀眾,還有來自影視行業內部的廣泛質疑——自從被瓊瑤以“于正作品《宮鎖連城》大量抄襲《梅花烙》”的名義告上法庭後,行業內對於正的批判就從未停息。

 

近日,包括《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紅高粱》編劇趙冬苓、《媳婦的美好時代》編劇王麗萍、《泰囧》編劇束煥、《北京遇上西雅圖》編劇薛曉路、《中國合夥人》編劇周智勇、《我是特種兵》編劇劉猛、《手機》編劇宋方金等在內的109名編劇更是在網絡上聯合署名發聲,支持瓊瑤依法維權,也將“于正侵權案”推向了風口浪尖。

 

這篇《就瓊瑤女士起訴于正一案內地編劇的聯署聲明》聲稱,“我們在道義上支持瓊瑤女士依法維權的主張,譴責一切抄襲、剽竊、非法改編別人作品的行為,呼籲保護原創,停止侵權,維護職業尊嚴。”

 

于正一番自己和瓊瑤都是借鑒《紅樓夢》的論調引來了評論界不同的解讀和分析,多數人認為這只是于正強詞奪理的辯解之詞,也有人聯繫多位編劇聯合譴責于正的新聞,解讀為這是編劇界傳統勢力與新銳勢力之間的對抗,甚至有觀點認為瓊瑤等老一輩編劇應該對後起之輩的“借鑒參考”持包容態度,只要市場喜歡,觀眾高興,就讓後來者“借鑒”下改編下又如何。

 

何其荒謬的論調!這不僅令人聯想起最近小米的“抄襲門”,乃至百度文庫此前的“版權門”,面對這些後來者為市場和消費者描繪的“福澤大眾”的美好未來,總有一部分人會在知識産權(版權)爭論中跳出來説,只要消費者得利,我們應該支持後來者的借(chao)鑒(xi)模(qin)倣(quan)。

 

多麼短視的行為!就于正侵權案來看,暫且拋開于正此前多部影視作品槽點不斷不論,也不説于正在業內的人緣問題,僅就百餘位知名編劇聯合支持瓊瑤譴責于正來説,究其本質,乃是于正所身處的影視行業目前廣泛出現的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現象,已遭到了這些真正專注于、致力於促進影視行業發展人士的反感與抵制。這次“聯署聲明”,更像是一次加強行業自律的集體聲明,一份關於職業原則與尊嚴的吶喊——影視行業需要一個下限,需要一條底線。

 

原創不易,創新更難,是每一個創作者都或早或晚可能遭遇的窘境。即使是一代詩仙李白,也曾有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無奈。然而這無法成為投機取巧的藉口,否則不管是文學藝術還是影視創作的發展都必將停步不前。但國內目前優質影視作品匱乏,而觀眾們的需求卻十分巨大,投資者對於這個行業也不乏信心,於是一些“機靈”的人通過細分市場找準銷路,投觀眾所好,生産出一批批影視“快消品”。于正即是其中的代表,從不同的影視作品中分別“借鑒”一部分,然後重新拼湊組合,確實很難界定他是直接抄襲了誰,或定性此為侵權案件。然而這種討巧的創作方法無異於竭澤而漁,極大地打擊了其他創作者的積極性,有這麼輕鬆的創作方法,誰還願意辛苦地進行原創?

 

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影視行業的生態環境已經十分脆弱,經不起“寄生蟲”“吸血蟲”們的折騰了。我們確實需要新生力量新鮮血液來承接這個行業,但也要抵制一切可能繼續破壞行業生態基礎的因素。因此,如百餘位編劇們此前所做的,我們要為原創吶喊撐腰,為原創打造一個可以迸發生命力和張揚活力的未來,這是行業的基礎所在。(編者注:經歷整整8個月,瓊瑤起訴于正抄襲一案,于12月25日在北京市三中院正式宣判。法院判決《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于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五家被告則共計賠償500萬元。此外,懸疑小説作家周浩暉也正在計劃起訴于正的《美人製造》涉嫌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