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15年 熱詞看變遷

今年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15週年。15年來,澳門政治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勾勒澳門這15年的輝煌發展歷程,提煉出以下15個熱詞。

 

1、愛國愛澳

 

“愛國愛澳”是澳門同胞的光榮傳統,也是澳門回歸15年來發展變化的社會原因。回歸祖國後,澳門人將愛國愛澳的精神概括為“中國心、澳門情”。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修訂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愛國愛澳”、培養對國家和澳門的責任感確定為教育總目標。去年6月,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發佈的調查顯示,“愛國愛澳”“一國兩制”“尊老、愛幼、感恩”,居於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前三位。“愛國愛澳”理念已深入人心。

 

2、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自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來,特區著重推動建設優質旅遊城市,提高旅遊産品與服務素質。崔世安在第四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參選政綱中表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是澳門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將成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規劃總體發展目標,制定中、長期計劃和落實措施,通過發展綜合旅遊休閒項目,推動旅遊業與文化創意、會展等産業結合,促進關聯産業互動發展。去年澳門接待遊客近3000萬人次。

 

3、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

 

澳門以其獨特的優勢,為市場廣闊的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提供了經貿合作往來的重要平臺。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提出將澳門打造成三大商貿服務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臺”便是其中之一。近十餘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貿易額剛過100億美元,到2013年的逾1300億美元。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個人遊

 

2003年7月,內地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居民赴澳門“個人遊”。“個人遊”給澳門帶來了龐大的入境客源,有力地促進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個人遊”實施十年,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城市已經由最初的4個發展到49個,涉及22個省區市,覆蓋了3億多人口,為澳門帶來了192億美元的直接收入。

 

5、適度多元

 

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明確提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澳門應對博彩業一業獨大、資源約束和承載力等問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非博彩旅遊、會展、文創、中醫藥等新興産業的發展,培育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堅定不移地走適度多元發展道路。

 

6、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項目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工程。2009年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島開建,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正式動工。目前港珠澳大橋各項工程在全面推進中,力爭按計劃于2016年完工。工程完成後,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只需半小時,粵港澳三地將緊密連接在一起。

 

7、世界遺産

 

2005年7月,“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産。“澳門歷史城區”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等。城區見證了澳門400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其中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8、露天博物館

 

“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世界遺産後,這個城市13%的土地面積成為了遺産保護區。此後,澳門市民和特區政府嚴守著“保護”底線,原汁原味地保住了老澳門的歷史風貌。特區政府幾年前公佈了“露天博物館”計劃,通過對歷史建築的保護,使小城澳門街街有文化,處處有學問;同時,活化遺産,將其變臉為博物館,敞開大門最大限度滿足市民和遊客的文化需求。2013年澳門14家公營博物館的總參觀人數比上年上升15%。

 

9、15年義務教育

 

澳門是世界上少數從幼兒園到高中實施15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之一。特區自2007-2008學年開始實施15年免費教育,即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教育和3年學前教育免費。數據顯示,澳門特區不遺餘力地在教育方面投入資源,非高等教育投入從2002年的10.07億澳門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2億澳門元,十年間增加了2倍多。

 

10、公屋

 

澳門公共房屋(簡稱“公屋”)由社會房屋(簡稱“社屋”,以低廉租住形式向低收入、困難家庭提供)和經濟房屋(簡稱“經屋”,以置業的形式向收入不足買私人樓宇者提供)兩部分組成。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制定了“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公屋政策目標,提出了優先照顧弱勢及核心家團的“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共房屋發展方針。至2013年底,澳門已建成公屋數量達45573個,其中社屋12810個,經屋32763個。

 

11、填海新城區

 

2009年11月,中央政府正式批復同意澳門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約350公頃。此後,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提出“特色發展”“整體最優”“綠色低碳”和“彈性適應”四個重要原則。2013年,新城A區填海工程啟動,預計在2015年完成。同年,微調新城B區填海範圍,以配合輕軌週邊走線。建設澳門新城區是緩解澳門特區土地資源嚴重稀缺、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澳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2、輕軌

 

2012年2月,澳門輕軌氹仔市中心路段建造工程破土動工,標誌著澳門輕軌工程建設的正式啟動。氹仔段預計于2016年先行運營。根據規劃,澳門軌道交通系統設兩條路線。第一期路線往來關閘和北安碼頭,全長21公里,設21個車站,預計每小時單方向載客量約14200人次;第二期路線往來于關閘和媽閣間,全長約5公里。澳門輕軌建成後,將與廣珠城際軌道無縫對接,並可通過它接通全國的城際及高速軌道網。

 

13、“賭權”開放

 

2002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宣佈把博彩經營權批給三家公司,打破了澳門博彩專營歷史。“賭權”由壟斷經營走向適度開放,為博彩業注入了新動力,為其長遠可持續發展打下較好基礎,提升整體産業素質和服務水準。1999年,澳門博彩收入僅140億澳門元,2013年收入3619億澳門元,增長約25倍。在“賭權”開放的同時,特區政府分別在機構設置、法律制度和監管範圍上逐步加強對博彩業的監管。

 

14、非博彩元素

 

“非博彩元素”是指博彩企業在經營賭業之外辦一些諸如會展、演出、餐飲、購物、遊覽等方面的健康營生。十餘年間,澳門的“非博彩元素”初現規模,澳博經營的澳門旅遊塔、“威尼斯人”的大運河購物中心、“新濠天地”的水舞間、“永利”的音樂噴泉等,成為赴澳遊客必訪的新地標。崔世安在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時提出:“特區政府將大力推動非博彩旅遊元素的增加,提升區域旅遊的整體效益,穩步發展綜合旅遊。”

 

15、向上流動

 

崔世安今年8月曾指出,只有經濟適度多元,才能拓寬澳門的就業渠道,為人才向上流動提供更多的機會。此前,他在“參選政綱”中提出,將不斷協助貧困家庭、低收入人士通過就業脫貧解困,加大力度促進本地居民尤其是基層僱員向上流動,為本地居民創造更公平、更安全的就業環境。(記者章利新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