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間將建新口岸 2018年惠港有望1小時通達

深港間將建新口岸2018年惠港有望1小時通達

 

合作交流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錶示,港惠兩地合作空間大,兩地可以超越過去港企到惠投資設廠的合作模式,借助潼湖生態智慧區這一平臺,加大交流合作。 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5日,以“惠港攜手 創新共贏”為主題的2014年第十三屆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簡稱“合作交流會”)在惠州市舉行,粵港兩地共有近千名政商界代表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等粵港兩地政府高層官員出席交流會晚宴,合力共推香港珠三角工商業發展。

 

據了解,合作交流會是一個延續了13年的香港珠三角工商界的年度盛事,每年輪流在珠三角各主要城市舉行,自2002年起先後在東莞、佛山、深圳、廣州、中山、惠州、江門、珠海成功舉辦過12屆,今年也是第二次在惠州舉辦。

 

梁振英在交流會致辭中提到,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廣東和惠州的交流合作,正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港商在內地的發展,加強與廣東省政府協作,同時,港惠兩地合作空間大,可加大在科技創新、工業設計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他説,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廣東和惠州的交流合作,香港正在為提升粵港通關效率而作進一步努力,將在深港之間建設一個新口岸,力爭2018年開通,屆時香港到惠州的車程將縮短至一個小時左右,這將為港惠兩地合作拉近距離、提供有利條件。

 

招玉芳在發言時指出,延續了13年的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得到了粵港兩地政府和工商界的大力支持,是珠三角港商聯繫友誼、交流心得、尋求合作的平臺,未來廣東將繼續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促進粵港經貿往來。

 

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也在發言中表示,惠州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同飲東江水,本是一家人,惠港合作交流,互利互惠共贏,在推動惠州加快發展的同時,也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作出了貢獻。

 

在當晚的交流會上,粵港兩地政府領導及工商團體領袖的帶領下,臺上台下共同高歌《龍的傳人》,香港工業總會珠三角工業協會還于合作交流會現場與惠州市商務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進一步推動港商在惠投資發展。

 

當晚的合作交流會尾聲段,在眾嘉賓的見證下舉行了授旗儀式,籌委會將“合作交流會”之會旗授予下屆舉辦城市江門市政府代表。

 

據悉,從今年6月份開始,本屆合作交流會主辦機構就舉辦了拜訪惠州市政府、考察惠州投資環境和投資項目、參觀知名企業和舉辦研討會等活動,以串聯整個合作交流會,並邀請粵港兩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就粵港合作等問題先後舉辦了“創新思路 發展未來”和企業“品牌創建·技術創新”研討會。

 

考察交流

 

惠州是內地最大的供港農産品種植基地

 

在合作交流會之前,5日中午,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與專程前來參加本屆合作交流會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進行了會談。

 

會談中,陳奕威介紹了惠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惠州與香港的密切往來,提出新時期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的設想。他説,當前,惠州的跨越發展需要借力惠港合作這個平臺,此次特首一行的到來,必將有力推動惠港兩地交流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從會談中獲悉,目前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主要出口市場,惠州現有港資企業2650多家,實際利用港資156億多美元,佔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76%、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2%;2013年惠州對香港出口總額87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26%。

 

同時,惠州是內地最大的供港農産品種植基地、優質淡水供應地和新興的投資來源地,供港新鮮蔬菜佔香港外運新鮮蔬菜總量的40%,生豬、家禽及水産品的供應量約佔香港市場的1/3;近年來,惠州企業赴港投資逐年增長,在港設立非金融類企業40多家,累計投資2億多美元。

 

梁振英在會談中感謝惠州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盛讚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取得的成就。

 

2020年,深惠城軌直通潼湖智慧區

 

在當天中午的會談後,梁振英一行參加了一系列參觀考察活動中,其中,首站來到了位於市區的惠州西湖、豐渚園。

 

在豐渚園內的雙清亭,梁振英認真聽取了作為惠州兩個重大戰略發展平臺之一的潼湖生態智慧區的情況介紹,與現場工作人員交流了解智慧區規劃建設的細節。

 

梁振英錶示,當前,港惠兩地合作空間大,兩地可以超越過去港企到惠投資設廠的合作模式,借助潼湖生態智慧區這一平臺,加大在科技創新、知識産權保護、工業設計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深圳和惠州方面目前已就深惠城際軌道(西線)的建設達成了共識,初步計劃“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2020年前建成通車,而這個與深圳地鐵連通的城際軌道,也將往潼湖生態智慧區裏延伸,接駁到瀝林站,未來就可以直接從潼湖生態智慧區乘這條城際軌道到深圳。

 

在智慧區內部道路系統方面,記者獲悉,現已規劃了一條環潼湖濕地公園的智慧大道,長約40公里,以此串聯整個智慧區,這條路會做成一個複合的交通走廊,包括機動車道,自行車道,以後還可在這裡舉辦環潼湖自行車賽。

 

其後,梁振英一行分別來到了惠州學院服裝係服裝數字化實驗中心和在惠港資企業旭日集團,他表示將全力支持港資企業在內地發展,鼓勵兩地高校進行深層次的合作交流。

 

創新論壇

 

探討企業品牌創建技術創新

 

“內地電子商貿帶動消費市場的高速增長,為港商帶來龐大商機。”香港生産力促進局主席陳鎮仁在5日下午舉辦的企業“品牌創建·技術創新”研討會上説道。為配合第十三屆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讓香港工商界加深了解惠州經濟發展,香港及珠三角地區工商界人士就創建品牌、應用先進科技開拓市場和迎接網銷潮流進行了探討。

 

談港惠合作:全市引進港企逾7000家

 

歷時7年,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再次回歸惠州,陳鎮仁感受到內地市場的巨大變化,“2007年,淘寶網一年的交易額是433億元,今年光棍節淘寶一日交易量已超過571億元,足夠建造16個2008年北京奧運的鳥巢主場館。”他提出,7年來,港商所面臨的中央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成本上升、勞工短缺等挑戰並未消失,可能更為嚴峻,但內地由電子商貿帶動消費市場的高速增長卻帶來龐大商機。他指出,網購平臺深入不同階層消費者,且開設網店的成本比實體商店低,最適合中小企業用來開拓地域廣闊的內銷市場。

 

陳鎮仁還提出,在推動企業升級轉型方面,香港生産力促進局和惠州市政府秉持共同目標,鼓勵企業透過自主創新,發展更好增值的業務,期望未來,與惠州市在産業支持方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合作。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兼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林宣武認為,全球經濟進入後危機時代,港企更要加快品牌創建、科技創新的步伐,主動推進轉型升級,發展創新型經濟。

 

“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惠州市副市長王勝表示,一直以來,惠州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香港工商業代表和廣大港商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惠州全市累積引進港資企業7184家,總投資147.9億美元,佔全市外商投資的62%,可以説港資企業對惠州經濟發展貢獻巨大。

 

談網上銷售:國內市場仍不成熟

 

“現在很多人都説實體零售難做,但網絡零售一樣面臨很多問題,存在很多未知數。”交談會上,香港工業總會珠三角工業協會副主席、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旭日集團副董事長楊勳做了題為“企業文化與品牌創建”的專題講座,並與香港生産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展開對話。

 

楊勳介紹,自1974年以來,旭日集團已經經歷了4次轉型,被問及第5次轉型是否將會對準“網絡零售”時,他表示,企業轉型應該適應自身需要,而不能為了轉型而轉型,目前國內網購經營和海外網購經營存在差異,歐美等國家的網絡銷售市場比國內的要成熟很多。因此,如果企業對這行不了解,就一窩蜂去進行網絡行銷,會遭遇很大麻煩。

 

“真維斯服飾對網銷市場進行了一年的調整,網銷不再是簡單賣舊貨、平價貨。”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仲安表示,公司已經對實體店和網店的産品進行分流,做到産品差異化。

 

據了解,2009年9月真維斯借助第三方平臺創立第一間網店,到2012年網上銷售總額超過3億元,佔到全部銷售額的7%-8%。今年“雙11”真維斯單日成交額達到6000萬元。

 

談科技創新:借力香港實現技術升級

 

作為港惠合作的企業代表,金鼎多媒體(惠州)有限公司借力香港生産力促進局,進行技術升級,並實現了技術市場化。該公司董事長葉少甘分享了推行創新策略的實戰經驗。

 

“中小企業勢單力薄,借力香港的研究機構進行技術升級,是一種很好的模式。”葉少甘表示,香港生産力促進局為中小企業提供持續穩定的技術研究人員,並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非常適合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

 

金鼎多媒體(惠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産和銷售車載DVD、GPS、行駛記錄儀等多媒體車載電子産品的企業。該公司董事長葉少甘介紹,公司自2008年起與香港生産力促進局進行技術合作,研發“MOST150多媒體娛樂資訊系統”,利用這種合作扶持,很好地解決了中小企業技術升級困難的問題。目前,該技術已經用於粵港直通巴士,把技術真正推向市場。(南方日報記者 張昕 見習記者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