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過年回家傳統在變化 不回家人口增多

中新網1月31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刊文稱,中國春運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場年度大遷徙,居住在外地的中國人通過火車、飛機和汽車都要在30日晚的除夕夜前趕回家。而在城鎮化進程中,中國過年回家的傳統也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不回家過年的人群逐漸擴大。

 

文章稱,春節是中國人日曆上最重要的節日。每逢春節,中國2.45億外來務工人員就會離開工廠和他們所工作的城市,回到家鄉以及年邁的父母身邊。在許多大城市裏,商店上鎖,門板拉起,街道空空蕩蕩。報道指出,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經濟裏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時,少部分人不打算回家過年,並且這一群體還在不斷擴大。他們留在城市過春節的決定反映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許多農民工與鄉村的聯繫已然被切斷,中國的城市面貌也正在發生改變。根據官方數據,中國有過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每年還有1%的人口在向城市遷移。

 

現年23歲的男子安丁棋(音譯)就是這1%中的一員,他對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個春節充滿期待。他老家在臨汾,一度被懷疑是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山西老家的煤灰污染嚴重、小區老舊,對安丁棋沒多大吸引力。他説:“老家實在太無聊了,年年都一個樣兒。”

 

報道稱,安丁棋是一家咖啡店的服務生,他這樣的進城打工者折射出了另一個變化:中國服務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013年服務業佔經濟比重首次超過工業,達到了46%。僅15年前,所有商店、餐館、食品市場在春節期間都會關門至少一週。而現如今,春節已經成了許多餐館和景點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它們最多歇業一兩天,甚至一天也不歇。廚師、服務生、保安別無選擇,只能留在城市裏過年。

 

街道清潔工苗衛東(音譯)將和50名工友在北京的食堂裏迎來馬年,而他的妻子和20歲的兒子則待在河南農村老家過年。他説:“除夕夜我們有魚有肉,一點兒也不會感覺孤單的。”

 

網絡零售商京東2014年春節期間“不打烊”,作為激勵,該公司將向有孩子的外地員工發放每個孩子3000元人民幣的補貼,讓他們把孩子接到身邊一起過年,而不是自己返回孩子身邊過年。

 

文章指出,中國有嚴格的戶口政策,造成大多數外來人員仍無法完全享受城市居民的權利,尤其是購買住房的權利,以及讓子女在城市學校受教育的權利。許多人都面臨著兩難選擇,不知是該讓孩子留在老家、由農村的老人撫養,還是該把他們帶到自己身邊,在學費更高的城市裏接受教育。

 

小店主張建東(音譯)在北京一個外來人員租住區販賣蔬菜和糖果,他已經將9歲的兒子從安徽老家接到身邊,並打算讓孩子在北京常住。由於他的妻子在另一個城市打工,全家人認為今年一起回老家過年的費用太貴。

 

文章稱,對於那些返鄉者,春節當然是歡樂的,但正如一切家庭聚會一樣,它也可能帶來煩惱。旅途很不舒服,有些返鄉者為了避免在人滿為患的火車上使用廁所,乘車途中一直墊著成人紙尿褲。對於很多家庭來説,長期的積怨讓團聚變得毫不和睦。

 

此外,家庭摩擦也讓一些人根本不願回家。“打了好多次電話你也不接,或許在這裡才能讓你看到。爸媽再也不逼你結婚了,今年回家過年吧!”這封手寫便條最近登上了澳大利亞一份華文報紙的頭版。 落款是“愛你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