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二次訪華三大議題引人關注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將於2月14日至15日訪華,這是克裏就職後第二次訪華。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雙方將討論包括朝核在內的地區問題,突出美中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重要性。此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曾表示,海上安全問題當然也是會談議題之一。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將於2月14日至15日訪華,這是克裏就職後第二次訪華。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此訪時機、議題敏感,引人關注。

 

清潔能源領域被認為是中美兩國共同利益最接近、分歧最小的一個領域。克裏去年4月以國務卿身份首次訪華時表示,中美能源合作是兩國政府及國際社會合作的典範,世界能源市場將從當前6萬億美元、50億用戶發展到2050年的90億用戶的規模,是“市場之母”。能源合作不僅是中美兩國的共同機會,也是兩國必須共同努力推進的一項事業。

 

而1月底,美國商務部發佈公告,決定對進口中國的光伏産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這是美國2011年11月以來第二次對我國光伏産品發起雙反調查,涉及金額約20億美元。此外,在清潔能源技術合作上,當前美國在對事關清潔能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上的把控絲毫沒有放鬆。這些顯然是雙方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不和諧之音。

 

中美雙方一致認為,在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具體行動方面攜手努力,能夠成為雙邊關係的一個支柱,增進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為更強有力的全面協作鋪平道路。為此,2013年,中美首次在戰略與經濟對話方塊架內設立氣候變化工作組,負責推進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但雙方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具體含義等諸多方面仍分歧較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耗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的奧巴馬政府提出“綠色新政”,中國也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指導思想,並都在調整産業和能源結構,中美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的潛力和市場確實非常巨大。兩國在該領域仍是合作與分歧並行的情況下,克裏此訪通過哪些措施來突出合作值得期待。

 

朝核問題在奧巴馬政府亞太政策中佔有重要地位,但美國對朝鮮核能力的發展一直苦無良策、心裏著急。克裏去年訪華會見習近平主席時,就把朝鮮半島問題列在他認為的一系列關鍵挑戰中的第一個。

 

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格林·戴維斯1月28日到訪中國,與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和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會面後表示,美中雙方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推動朝鮮“回到半島無核化談判桌上”。中美雙方都希望六方會談儘快重啟,但根本障礙在於朝鮮“缺乏興趣”。戴維斯強調,沒有任何實質跡象表明,朝鮮將願意履行2005年9月六方會談共同聲明中規定的相關責任與承諾。

 

當前,美朝雙方顯然也沒有相向而行。10日,美韓聯合司令部發表聲明稱,2月24日至4月18日,韓美將舉行“關鍵決斷”和“鷂鷹”聯合軍事演習,斷然拒絕了朝鮮要求停止演習的要求。而僅在3天前,美方已經證實被朝鮮扣留的韓裔美國人裴俊浩已被重新送回勞改營,美國對此深感擔憂。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説,中國與朝鮮關係特殊,克裏在訪問中不會放棄與中方一道推進共同目標的任何努力。

 

近一段時間,美國在亞太海上主權爭議中拉偏手,不斷提高批評中國的調門,中國表示強烈抗議,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英國《金融時報》稱,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態度轉硬,過去一週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批評顯著提高了分貝,將南海緊張局勢升級完全歸咎於中國,原因是該地區的盟友對美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美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國智庫國際與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分析稱,奧巴馬政府肯定是在試圖調高針對中國的音量,並在盡可能明確地説“九段線”是“非法的”,這個表態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美國以往在這個問題上一直閃爍其詞。

 

哈夫10日表示,克裏在與中方會晤時,將重申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國會作證時所闡述美國對東亞海上爭議的態度。針對中國發言人強烈批評拉塞爾此前對中國的指責,哈夫強調,拉塞爾總體上表達的是美國希望爭議各方不應採取挑釁行動,不應以武力方式或以武力相威脅來聲張要求,任何爭議應依據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哈夫還表示,國際法應是在南海提出和進行主權聲索的唯一依據,這與拉塞爾強調美方的依據是自身的“航行自由計劃”的立場有所不同,態度也有所軟化。

 

在美國國務院關於克裏出訪的聲明中,美方表示克裏在訪華時將傳遞美方尋求一個積極、合作和全面的美中關係並歡迎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和平與繁榮的中國崛起的信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簡要表示,雙方將就中美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雙方表態有明顯的溫差,外界對克裏此訪能取得怎樣的成果翹首期待。

 

中國是克裏此次亞洲四國之行的第二站,其首站是韓國。訪華之後,克裏將前往印度尼西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本報北京2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