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發短信”反照民風走向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2-13 15:11:07 | 來源: 北京晨報 |
對於“群發短信”,目前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不屑,漸漸地使這種不屑成為時尚,潮流,使之自生自滅。
明天是元宵節,又是短信的“高發期”。
逢年過節,真的不群發短信,或者不回群發短信的人,可能還是少數,就像我們一直反對的商品過度包裝一樣,雖然誰都反感那種形式遠大於內容的華麗禮盒,但至今仍舊有市場,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的社交環境、生存狀態,還沒純粹到可以坦誠相待的程度,人們的功利心、目的性還很強,總覺得未來生活需要維持很多人脈、渠道,但沒有過多的交情,又不忍放棄一種機會,雖然大家都知道那種千篇一律的群發拜年短信,是種敷衍,是種客套,但還是在聊勝於無的心態中誕生了。
有個著名作家曾經説,他不會長時間泡在網上,更不要接受過多的信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大腦,成為無效信息的“跑馬場”。信息時代帶來的好處是信息傳播的迅速,人際交流的廣泛,但與此同時,無效信息,甚至沒有情感基礎的功利性朋友,準確説僅僅是熟人的廣泛存在,也左右著民風向浮躁轉變。之所以我們總是感嘆,現世中再難出現震撼靈魂的作家和作品,就是因為人們少有機會深入到靈魂和情感深處,包括交友,原本也是出自靈魂、情感深處的需求,現在也已經物化了,“群發短信”應該就是這種背景下的必然産物,在一定程度上是民風所迫,甚至是生存所需。
因此,對於“群發短信”,目前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不屑,漸漸地使這種不屑成為時尚、潮流,使之自生自滅。想在短期內根除它基本上不可能,也沒必要,因為即便從今年開始,有了鄙視甚至抵制“群發短信”的風潮,但你能保證今年過年,不會有人想出短信的“私人定制”?而誰又能説,這種“量身定制”的短信就一定出於真情實意?因此,想改變這種“群發短信”的尷尬,還是要去除深部原因,具體説,就是減少社會生活中的無效環節,人為提高的溝通成本,使每個環節都無需人情的潤滑,都能按規矩辦事,人情的效應逐漸降低,人們才可能將人情的交往純粹化,使感情的培養不再基於目的和功利,那個時候,“群發短信”或者是過度包裝的禮品,才可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只是這需要時間,甚至是與世風向樸實的變化是同步的。
佟彤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