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電視劇超7成收視率“不合格”

2014電視劇制播年會披露,虛高的電視劇産能和堪憂的品質,讓業內人士頗顯焦慮。按業內0.5%的收視率方能達到及格線的標準,去年竟有75%的電視劇“挂科”。好劇難覓成為一種常態,甚至有人認為,去年沒有一部電視劇可以稱得上是“大作品”。

 

分析收視率的排列,“喜劇當道,正劇難行”體現了當下觀眾的審美口味。類型和題材並不是主要原因,面對生活節奏的加快,觀眾需要電視劇來放鬆娛樂,不喜歡沉重的故事,希望看到痛快的故事、直白的表達、貼近生活的反映,而大多數電視劇並沒能達到這個要求。這個結果,不僅是業內人士的看法,也代表廣大電視觀眾的感受。儘管去年國産電視劇産量比前年減少11%,被業界解讀為播出平臺趨於飽和之後的理性回歸,但自2000年國産劇年産突破萬集以後,每年都以千集以上數量增長,直至2012年最多的1.7萬集,這個數字是同年美國電視劇産量的4倍左右,而每年我國電視劇總消費量不過7000集左右,産能嚴重過剩。去年雖然少了2000集,總量依舊太多,造成大量浪費,除數千集無法播出,播出的不少也成“炮灰”,去年全國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率超過1%的不足10%。

 

破解75%的電視劇收視率不夠格,需要進一步壓縮電視劇的拍攝數量,提高電視劇的製作品質。面對美劇《紙牌屋》,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如此熱播,國産電視劇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在內容為王,播出平臺多元化的今天,要想獲得觀眾的認可,贏得大眾的口碑,選題和品質是第一位的標準。電視劇的拍攝製作,要進一步完善從編劇、導演、演員,服裝、美術、化粧的要求,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急功近利,精細、精準、精緻是任何藝術作品,包括龐大的電視劇觀眾人群製作的根本要求。

 

在大力發展繁榮文化産業進程中,要努力落實電視劇引導人、激勵人、影響人的社會功能,只有藝術性和內容相吻合,具有時代氣息,體現正能量和內涵深厚的作品,才會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那種一味為娛樂而娛樂拍攝的商業化電視劇,肯定是沒有生命力和收視率的,也不可能長久留在觀眾記憶當中,唯有貼近生活和時代的中國故事,才能創造具有中國元素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