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價下跌令內地港商減壓 內地客變“手緊”

中新網3月27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近日人民幣匯價掉頭向下,兌港元匯價跌穿8算關口,為一年以來的新低。北上設廠的香港廠商在成本壓力方面可稍作喘息,內地與香港運輸物流亦有望下跌一至兩成。人民幣貶值亦為本地旅行社帶來利好消息,業界預料四、五月團費將更便宜,連帶香港食材價格都減壓,紓緩持續已久因輸入通脹的加價壓力。但內地客來港消費則變得“手緊”,專做代購生意的內地水貨客已加價和囤貨,應對貶值。

 

近月人民幣一改多年不斷攀升的勢頭,回落百分之二,每百港元兌人民幣更跌穿八十關口,不少從事內地代購生意的水貨客開始叫苦,在淘寶網和微博貼出加價公告。一位在深圳的賣家更稱,近日已來港大量入貨,用來囤貨,防止人民幣匯價進一步下跌,“主要是買名牌化粧品,有些牌子更會在下個月加價,所以要先入貨。”

 

外幣結算賺匯率差價

 

北上設廠的香港廠商長期面對高踞不下的成本壓力,最近人民幣貶值,終可稍作喘息,在內地設廠生産經典黃色浮水鴨B.Duck的廠商SEMK亦有受惠。其行政董事及總設計師許夏林笑言,在成本壓力方面,近日聽到不少廠商都説感覺稍為紓緩了,尤以在內地生産貨品但須以外幣結算的出口廠商最受惠,“他們買入材料以人民幣計價,以外幣結算的出口生意,可以賺回匯率差價。”

 

雖然人民幣急跌僅令內地廠房的整體成本開支下跌百分之一,但許夏林直言聊勝於無,“我們是用人民幣支付入貨,最直接受惠人民幣匯價下跌的,除了人工、運作成本外,主要是布、紙張等原材料價格。”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亦指,身邊不少香港廠家朋友看見成本稍跌都很高興,在內地交廠租都便宜了,“香港人在內地開的成衣廠、手袋廠、護理用品廠等,有出口歐美的生意,人民幣貶值對出口都有隨數。”內地與香港運輸物流同樣受惠,韓中倉儲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美儀説,內地與香港運輸物流成本是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匯價回落,整體運輸成本有望減一至兩成。

 

根據統計處數字,過去幾年港人到內地旅遊的人數逐年下跌,永安旅遊內地線路助理總經理冼佩芳説,過去人民幣不斷升,加上內地物價騰飛,影響港人到內地的消費意欲。此外,與內地旅行社合作以港元結算,但因有人民幣升值預期,內地合作夥伴幾乎每次都會加價。她稱,人民幣開始貶值,雖然幅度輕微,但對旅行社來説絕對是利好消息,“現時內地合作的機構態度已經軟化,甚至肯減價,機票酒店更便宜了,以往復活節假期的團費比平時貴兩成,但今年只有約一成升幅。”她表示,難以預料未來人民幣走向,但此輪貶值,會反映在四、五月的內地團團費上。

 

紓緩食材加價壓力

 

香港不少食材都是從內地進口,人民幣掉頭,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直言,有助紓緩持續多年的食材加價壓力,“之前人民幣不斷升,加上內地通脹,影響香港食物價格不斷升。按照原本的通脹和人民幣升值速度,預計今年第一季食物要加價一成,但現在人民幣開始有輕微貶值,第一季的價錢和去年差不多,預計全年食物價格升幅都會放緩至百分之五,市民負擔沒有那麼重。”他又稱,部分遊客區的餐廳,開始調整接收人民幣的匯率,但預計不會影響內地遊客的消費意欲。

 

但進口內地蔬菜的販商則較難受惠,蔬菜批發價不跌反升。香港入口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袁昌説,人民幣貶值,內地便提高供港蔬菜批發價,香港菜價沒有受惠。他認為,批發價主要看內地的供求,匯價影響甚微,“最近從山東入貨的姜,批發價急升一倍,之前每斤批發價約十元,現時則升至逾十四元,其他蔬菜如菜心、芥蘭、白菜仔,每斤來貨價都升了兩至三元。”

 

不少內地客看見人民幣匯價持續下跌,來港消費亦變得“手緊”,首當其衝的就是藥房。國城參茸中西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偉文説,雖然最近入貨成本下跌百分之三,但人民幣偏弱,內地客的購買意欲也隨之減弱,拖累零售生意下跌兩成,“現時內地客暫時放緩搶購奶粉,計算好數量才入貨,日用品、港産中成藥的銷情亦一般,天喜丸、七星茶、保嬰丹等,最近內地客也少買了。”

 

內地客消費變“手緊”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亦指,在人民幣跌勢下,內地的日用品、中成藥供貨商早已加價,香港藥房皆未有受惠,“中成藥的來貨價比平日貴了一倍,由十多元升近五十元,成本高企。”

 

人民幣雖貶值,但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匯價下跌幅度輕微,難以影響全港通脹的幅度,但可望紓緩食材的加價壓力。去年日圓下跌,刺激港人到日本旅遊,日本産品亦隨之大量來港,他更稱人民幣波幅有限,貶值亦非長期趨勢,不會影響遊客來港意欲,或刺激港人到內地消費,“日圓、歐羅、澳元一日的波幅,都有近百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