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一部電影掙一塊錢就應該燒高香

從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至今,20年間,“怪才”導演姜文雖只奉獻出5部電影,但部部精彩。在25日深夜舉辦的新片《一步之遙》的媒體酒會上,除了蜂擁而至的記者,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阿爾貝托·巴爾貝拉、英皇電影大佬楊受成都一一前來捧場。

 

然而面對媒體,自稱“老人家”的姜文嬉笑怒罵中,嗆聲媒體又接連發炮,“一腔荷爾蒙”讓人無法直視。據了解,新片《一步之遙》12月18日上映。

 

【訪談】

讓電影史“拐彎”的往往不是導演

 

“看這劇照,看樣子不錯,居然是我拍的”,姜文剛剛露面,指著《一步之遙》的海報,開始自我調侃。這是《一步之遙》殺青後,姜文首次接受媒體採訪,自然備受媒體關注。

 

一個很容易被注意到的事實是,從《讓子彈飛》到《泰礮》,一直到《西遊·降魔篇》,都是演員轉型做導演。《一步之遙》製片人馬珂把這個叫“作者電影與商業電影的完美結合”。

 

“這事兒我説不合適,徐崢、周星馳説都不合適,但是國外有很多這種情況,讓電影史‘拐彎’的,還真不是導演拍的,還真是像奧森·威爾遜、查理·卓別林、伊斯特·伍德、昆汀·塔倫蒂諾這樣的人,”姜文説,“演員對演員出身的導演會有更多信任,很多朋友連角色不問就來了,新戲裏還有文章、王志文、那英,我很感謝他們。”

 

做電影要有“sowhat”態度

 

在姜文兩部被認可的經典中,《陽光燦爛的日子》立足“文革”時代,其獨特視角具有普世性;而正面碰撞當代中國政治正確的《鬼子來了》,卻付出了未過審的代價。姜文直呼:“避開審查,又能打動觀眾?誰有這麼大本事啊!我拍了4部電影,受的煎熬多了,《鬼子來了》現在都沒過,你不要戳我的痛處好不好?”

 

儘管自稱“最不擅長過審查”,姜文卻在“市場需求與藝術表達間找到平衡”,他的《讓子彈飛》,豐富的故事內容加上循序漸進的思想,讓不同層次的觀眾獲得快感。“藝術和市場本來就不矛盾。就像一個長得漂亮的女孩,不能説她長得漂亮就啥本事都沒有。”

 

至於市場,姜文呵呵一笑,開始“教育”記者,《一次別離》好看,在中國賣得不好?“Sowhat?又怎麼樣?市場算什麼?有些東西不能太絕對,有的電影很掙錢,但是很不光彩。”

 

拍攝電影就是要集權

 

對電影創作者而言,民國是個取巧的歷史節點,這裡還不是新中國,可還是中國人,富可狡、民可詐,土匪可英雄,英雄可墮落。姜文對這個時代尤其感興趣,在《讓子彈飛》之後,再次把《一步之遙》的時代背景設置在民國。“北洋軍閥時期,各種人物、豪傑紛紛登場,很有意思。”姜文説。

 

擁有強大氣場的姜文在採訪中讓人無法逼視,面對“片場控制欲太強”的提問,他情緒激動地反駁:“藝術創作在籌備時充分民主,但是在拍攝期一定要集權,不集權就沒辦法按時保質地完成。”

 

對於票房,姜文卻表現得足夠謹慎,“一部電影掙一塊錢就應該燒高香”,他説作為電影人,一句“值回票價”評價就是讚賞。可如果影片不掙錢,那電影産業又怎麼辦?面對記者的提問,姜文又笑了,就像在教育晚輩:“傻孩子,那是資本家騙了你們,你去造鋼鐵、蓋房子,那是基礎。電影是吃飽喝足以後的事,不是基礎,吃飽喝足以後大夥高興就行嘛。”

 

【金句】

 

1.片子爛是因為錢都給演員了?Getout,滾蛋!

 

姜文:有的導演説現在片子爛,是因為錢都給演員了?我不這麼覺得。他要真有骨氣,就別給人家錢啊。你給人家錢了,又在背後説這個,這不講究。如果有人這麼跟我説,我就是直接回:getout,滾蛋。

 

2.看不懂《太陽照常升起》是可恥的。

 

姜文:法國為何能産生那麼多藝術家呢?因為他們有那樣足夠的觀眾願意去理解。一個老闆,掙了幾個臭錢,居然可以説我看不懂《太陽照常升起》,我不投錢。投資人在巴黎、紐約,甚至在東京,是不敢這麼説話的。看不懂電影就這麼説話,是可恥的。

 

3.導演説懂票房就是瞎掰,他要真懂就不是導演了。

 

姜文:你問導演票房期待?這要問製片人。問導演等於白問,我不懂錢上面的事兒,誰説懂了就是瞎掰。換句話説,他要是真懂了,他就不是導演了。

 

4.電影是留給大家離開生活之外的狂想

 

姜文:徐浩峰説我荷爾蒙旺盛,我要謝謝他,我都50歲的人了(笑)。我把冷靜放在我的生活中,電影是給大家離開生活之外的狂想。藝術本身就是在沒有危險、不犯罪的情況下的非分之想。

 

(本版撰文 特派記者龍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