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緣何敢於叫板西方

 

3月4日,在烏克蘭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首府辛菲羅波爾郊區,媒體人員在別列瓦涅軍事基地週邊採訪。

 

目前,別列瓦涅軍事基地門前設有三層路障和鐵絲網,基地大門緊閉,有大量全副武裝人員在基地週邊巡視,但身上沒有任何軍隊番號標識。新華社記者 魏大方攝

 

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4日在記者會上説,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部長級磋商已經開始。

 

亞採紐克説,儘管烏俄部長級磋商現在進行得很沉悶,但第一步已經邁出。他再次呼籲俄羅斯從烏克蘭領土撤出軍隊,並履行黑海艦隊在烏克蘭克裏米亞駐紮協議。

 

烏克蘭外交部信息政策局局長別列比尼斯5日向國際文傳電訊社通報説,所謂烏克蘭與美國就在烏境內部署反導系統進行談判的報道“不符合事實”。他説,沒有進行過任何這類談判,甚至連暗示都沒有過。

 

別列比尼斯説,烏克蘭和美國正在就財政援助進行談判,談判未包括任何額外要求。據報道,烏克蘭駐白俄羅斯大使葉若爾早些時候説,在烏克蘭部署美國反導系統以換取美國財政援助的可能性“是談判內容”。

 

正在西班牙進行訪問的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5日説,解決當前烏克蘭危機的關鍵,是誠實遵守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和反對派簽署的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協議,不應該“自以為是”,自欺欺人。他批評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出現侵犯合法權利的事態時沒有及時作出反應,稱這是“非常具有傳染性的、不好的樣板”。

 

針對是否接受國際觀察員去克裏米亞半島核實俄羅斯部隊部署情況的問題,他表示,這應該由克裏米亞和烏克蘭當局決定。

 

拉伕羅夫説,身著無標識軍服、守衛克裏米亞政府機關的人員並非俄羅斯軍人,而是克裏米亞居民的自衛組織,不接受俄方指令。他強調,俄方將盡一切可能防止流血事件,“阻止傷害烏克蘭境內俄公民生命和健康的圖謀”。

 

烏克蘭邊防局5日表示,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的東部地區邊境形勢緊張但可以控制。

 

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5日宣佈,根據俄羅斯刑法,該委員會對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右區”領導人德米特裏·亞羅什進行國際通緝。據俄媒體報道,亞羅什3月1日在一社交網站“右區”主頁上發佈消息,呼籲俄車臣分裂勢力頭目多庫·烏馬羅夫拿起武器支持在烏克蘭的反俄力量。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5日在布魯塞爾説,歐盟準備在未來幾年向烏克蘭撥出110億歐元一攬子援助。美國國務卿克裏4日在基輔表示,美國將盡己所能幫助烏克蘭,準備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

 

分析

俄緣何敢於叫板西方

 

首先,克裏米亞半島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是俄族人,自治共和國政府和議會均由親俄力量掌握,島上的多數駐軍已經宣誓效忠於克裏米亞當局,因此俄烏兩軍在島上爆發正面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局勢完全處於俄羅斯掌控之中。

 

其次,俄羅斯並不懼怕沒有實質意義的外交制裁。由於俄羅斯是歐洲多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國,經濟制裁對雙方無利。況且,近幾年能源價格高位徘徊,俄羅斯已攢足了叫板的資本。

 

其三,俄羅斯軍事力量強大,它預計西方無意在烏克蘭問題上硬碰硬。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爆發軍事衝突後,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宣佈獨立而西方無計可施,就是一個先例。

 

俄羅斯的強硬姿態對烏局勢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地緣戰略上,對克裏米亞半島形成實質控制,使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獲得更大的自治權。

 

第二,在政治上,鼓舞了親俄力量的士氣,對烏克蘭親西方勢力和西方暗流的滲透形成阻擋。今後烏克蘭東西部的對抗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烏克蘭親西方勢力上臺後“脫俄入歐”的步伐將受到牽制。

 

第三,在經濟上,俄羅斯對烏克蘭保持巨大壓力,令本已虛弱的烏經濟雪上加霜,並阻遏國際資本進入烏克蘭,有利於俄進一步加大對烏經濟的影響力。(據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時評

警惕蠱惑的陷阱

 

烏克蘭的社會動蕩已持續百日有餘。當下,烏國內黨派紛爭不斷,民族矛盾加劇,經濟瀕臨崩潰,與鄰國的衝突也日趨複雜。

 

烏克蘭危機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其中固然有內部政治經濟歷史以及外部大國博弈等因素,但不能不看到的是,西方某些勢力煽風點火、蠱惑人心,對烏克蘭的亂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如西班牙《起義報》所指出的那樣,主導烏克蘭“社會抗議”的是本世紀以來各種“顏色革命”的團體,“抗議活動是西方外交攻勢的延續”。

 

無論在中東國家還是在烏克蘭等東歐國家,西方某些勢力在“顏色革命”中的表現如出一轍:即動亂前煽風點火;動亂中施壓攪局;事後要麼敷衍塞責,要麼提出苛刻的援助條件,要麼乾脆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爛攤子。

 

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在空中畫大餅,描繪美好的海市蜃樓,是西方一些人最擅長的。輕信其蠱惑,以為畫出的大餅真能充饑,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能迎刃而解,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西方某些勢力深度介入利比亞之後,利比亞民兵武裝林立,恐怖襲擊頻發,國家實際陷入無政府狀態,搶劫綁架成為家常便飯。

 

——西方某些勢力主導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仍舊政局動蕩、經濟停滯、安全沒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艱難。

 

——西方某些勢力支持的街頭運動導致埃及穆巴拉克政權被推翻後,舊問題沒解決,新問題接踵而至。其經濟毫無起色,治安惡化,襲擊不斷,世俗和宗教勢力之間、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民生依然艱辛。

 

各種“顏色革命”給相關國家帶來的震蕩將持續不已,也留下深刻的警示:

 

其一,輕信西方一些勢力蠱惑的幼稚病只能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受損,嚴重時甚至禍國殃民。烏克蘭激進群體輕信西方宣傳走上街頭之際、亞努科維奇輕信西方斡旋協議之際,他們可能都沒預料到國事敗壞至此。

 

其二,排除干擾,堅定、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才是正途。在一國發展歷程中,甜言蜜語、冷嘲熱諷、惡毒中傷、幸災樂禍甚至唯恐不亂的外部噪音勢在難免……對這些噪音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受其干擾。

 

其三,必須堅決抵制浮躁和脫離國情的極端傾向。浮躁只能是給外力介入創造條件,絕不會給國家發展帶來實質好處。捨棄合法途徑表達訴求而採取極端手段,往往是在給別有用心者當槍使而不自知,除了給國家帶來危難之外,看不出對社會進步有何助益,豈不可悲?

 

一個國家發展之道,只有本國人民最清楚。對西方一些勢力的蠱惑,不能聽風就是雨,要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不動搖,不折騰。深陷動亂之國人民的切膚之痛,西方蠱惑者們哪會真正關心?(據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