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瀰漫心頭的“鄉愁”已淡化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4-14 10:51:1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文學家余光中10日晚來到北師大珠海分校演講,回憶創作《鄉愁》時的心境。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自己回大陸次數多了,原來瀰漫心頭的鄉愁已逐漸淡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余光中寫下名篇《鄉愁》。“我回大陸來的次數越來越多,不好意思有鄉愁了。後來我寫的都是回鄉的詩、回鄉的散文。”余光中笑著説,“很多人説讀過我的詩,但一説都是《鄉愁》,再問第二首就不知道了。”
“那時候我離開大陸去台灣20多年,當時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回來,所以是在哀愁的心情之下寫了鄉愁。”現年86歲的余光中回憶起自己四十多歲時寫的《鄉愁》仍很感慨。
余光中稱自己自1992年以後回來了幾十次,曾經的“鄉愁”已淡化許多,現在更關注“環境保護”方面的題材。
余光中痛心地説:“以前的河水是乾淨的,以前的空氣是良好的,現在經濟是迅速發展了,但美好的九州、美好的華夏有些地方都不認得了。”
當天晚上,余光中與600多名學生共同探討詩歌美學,傳授自己的創作經驗。
“我一生的寫作,緣于對母語的愛好。”余光中稱自己的心“為詩而跳,跳了六十多年”,他説自己很早就對翻譯有興趣,但寫作一定要用中文,“罵人一定要用母語,殺傷力才大”,余光中此話一齣,引來現場一片笑聲。
余光中認為,詩文應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詩歌品質與讀者程度互為消長:“最害人的是‘淺入深出’,故弄玄虛。”,“雅俗共賞是最理想的”。
當晚的演講在學生朗誦《鄉愁》、《鄉愁四韻》、《望海》等作品中結束。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