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默片《盤絲洞》87年後歸國首映 獲觀眾熱捧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4-21 15:14:49 | 來源: 蘭州晨報 |
2011年,一度被認為已經失傳的中國早期經典默片《盤絲洞》的拷貝,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偶然發現了。4月15日,這部20世紀20年代的電影作品、令電影研究者和資深影迷們牽掛的國寶級老電影,終於輾轉回歸中國,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回歸首映,讓不少電影迷和研究者激動不已。
失傳87年,卻在挪威失而復得的老電影《盤絲洞》的回歸也給我國電影史的研究工作帶來巨大意義,老膠片在中國的修復和利用問題也前所未有地受到矚目。
《盤絲洞》國內首映
默默無聲中就把人逗樂了
4月15日晚,中國電影資料館上映了一部特殊的影片。影片拍攝于1927年,由上海影戲公司攝製、但杜宇執導,當年放映時曾轟動一時,該片在國內已失傳多年,無任何拷貝或殘片。2011年,挪威國家圖書館偶然發現該片的拷貝。2014年4月15日,挪威國家圖書館向中國電影資料館贈送了《盤絲洞》複製拷貝。
當晚,包括演員六小齡童在內的將近600名觀眾第一時間目睹了這部失傳老電影的風采。影片仍然時尚、香艷,充滿實驗色彩和超前的想像力,而粗糙的造型風格和演員們幽默浮誇的表演,更為影片平添了許多喜劇色彩。觀影現場,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引發一陣爆笑聲,尤其在蜘蛛精被孫悟空的三昧真火燒回原形時,螢幕上出現了“只為了情慾一念,卒至自焚終身”的大字,引來無數掌聲和笑聲!
觀眾普遍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奇葩佳作,而作為一部20世紀20年代就存在的超現實主義電影作品,更對中國電影史的研究工作有著巨大意義。
挪威國家圖書館
因“搶救”偶然發現《盤絲洞》
在挪威國家圖書館電影檔案專家蒂娜·安卡曼看來,從約20萬桶庫存膠片中發現《盤絲洞》,實在有太多的偶然。2011年,蒂娜和她的團隊開始對圖書館的所有電影硝酸片庫存進行整理編目。通常,他們只根據片桶上的標識進行片名、長度等簡單編目,只有遇到有損毀跡象的影片時,才會將影片從架子上取下來進行“搶救”。整理編目的過程持續了半年,而《盤絲洞》就是其中存在損毀跡象的一小部分影片之一。
可是,由於影片發現時開頭部分就已丟失,又是“孤本”,挪威國家圖書館並不能確定影片的年代和片名。於是,對《盤絲洞》進行了長達半年的研究,最終,在來自中國的《盤絲洞》特刊等資料的佐證下,研究人員確認,這個拷貝就是中國失傳已久的1927年出品的《盤絲洞》。不過,《盤絲洞》為何會在遠離中國的挪威發現,目前只能確定1929年中國電影公司曾試圖讓影片走出國門,而挪威的一家電影公司也曾跟中國製片人和發行商之間有聯繫。幸運的是,挪威國家圖書館決定把修復好的電影拷貝複製一份捐贈給中國,《盤絲洞》終於讓國人有機會一睹容顏。
“東方情調”曾轟動挪威
並連續放映6天
被電影史學者李鎮評價為“中國早期默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盤絲洞》,是中國最早以《西遊記》為題材的電影,由上海影戲公司歷時10個月于1927年1月拍攝完成。1927年2月2日(農曆春節),《盤絲洞》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國內主要城市以及新加坡、菲律賓等華人聚居國家同步上映,很快成為當年盈利最多的中國電影。“它的成功甚至引發了一股爭相拍攝神怪片,尤其是《西遊記》題材的熱潮。”李鎮説。
《盤絲洞》的轟動還不僅限於此。1929年1月18日,作為挪威引進的第一部中國影片,更名為《蜘蛛精》的《盤絲洞》在挪威鬥獸場電影院首映,並連續放映6天,每天兩場,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長的檔期。
老電影的修復與利用:
廣電總局撥2.8億搶救電影檔案
由於即便妥善保存,電影膠片在時間流逝的進程中也難免出現酸化、變形、捲曲、褪色等各種物理化學病症,因此使用數字化技術對電影影像檔案進行拯救已成為了新世紀以來各國地區電影資料館的共識。在我國,這項工作是從2007年開始的。是年,國家廣電總局決定在5年內撥付2.8億元人民幣用於電影檔案的搶救性修護工作,力度之大為全世界同行所矚目。內容主要包含兩個重要性的工程,電影檔案數字化轉換工程和電影數字修復工程。
從2009年精緻修復的第一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開始,中國電影資料館已完成了一百餘部經典電影的精製修復,比如《紅俠》、《神女》、《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等。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