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唸不忘,必有迴響”——兩岸京劇界傳承創新迎來新機緣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4-21 10:26:23 | 來源: 新華網 |
“猛回頭,避雨處,風景依然……”19日深夜,隨著台灣國光劇團頭牌青衣、梅葆玖先生的台灣大弟子魏海敏完成《斷橋》中那柔腸寸斷的西皮散板,上海大劇院的觀眾席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是巧合,也是兩岸京劇人心有靈犀。過去一週,就在中國國家京劇院于魁智、李勝素一行在台北連續六天獻演《群英會》、《穆桂英挂帥》等七場大戲時,同期台灣知名的國光劇團正在上海首次集中獻演京劇創新劇目《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與胭脂》和《百年戲樓》。
2014年是中國京劇界極具歷史紀念意義的一年,這個甲午馬年適逢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0週年、“葉派”創始人葉盛蘭誕辰100週年,以及京劇名家李少春誕辰95週年。紀念盛事不斷,兩岸京劇界的傳承與創新也迎來了新機緣。
中國國家京劇院自1993年在臺首演以來,已是第18次赴臺演出。而台灣國光劇團近年來赴大陸交流和演出也日漸頻繁。
今年兩岸京劇劇目交流方面最有看頭的就是“梅派”大戲,大陸到台灣演出的《穆桂英挂帥》和《霸王別姬》都是經典戲、重頭戲。而國光劇團“登陸”的最大亮點就是海峽彼岸的“梅派”代表人物魏海敏。她帶來的創新劇目中,也繞不開《白蛇傳》《貴妃醉酒》等“梅派”經典藍本。
1991年拜師梅葆玖先生的魏海敏,無疑是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中最耀眼的明星,她在兩岸戲迷中人氣頗高。
“儘管這次到上海演的不是傳統大戲,但上海觀眾的包容度非常高,他們樂意見到我們創新。”打開京劇的話匣子,魏海敏娓娓道來。
她説,比如在《百年戲樓》中採用了“戲中戲”的手法,借鏡了話劇和電影的技法;又比如在《水袖與胭脂》中,京劇也開始嘗試“後現代”,運用文學的假設,暢想楊玉環化身太真仙子後的所思所遇。她認為,近年來劇團的這些全新藝術嘗試,是希望通過多元化的藝術整合,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戲院、走近戲曲”,實現“在創新中傳承”。
據了解《伶人三部曲》是近年來台灣京劇界頗具新意的系列原創作品。以京劇為基礎,《孟小冬》、《水袖與胭脂》和《百年戲樓》分別運用了歌舞劇、昆劇、話劇等表現手法,將人物和故事多角度、多層次地立體呈現在舞臺上。
“三部曲”的故事本身更是構思精妙,從小人物到大歷史,又不乏年輕人鍾愛的“穿越”概念,上演一週來,幾乎場場高朋滿座。
大陸知名戲曲研究學者翁思再在座談會上説:“這是難得一見的創新,既呈現了紮實的中華傳統戲曲功底,又大膽突破,勇於‘解構’京劇,並已形成了‘國光’自身的風格特點”。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魏海敏説,這些年,兩岸京劇界在傳承和創新方面大家幾乎都是“心往一處想”的,但凡在藝術創作上有一些突破,海峽彼岸的包容度也逐步增強。
據了解,今年7月,上海大劇院即將推出的“大劇院版”新編京劇《金縷曲》也已敲定了海峽兩岸的合作團隊,其中應邀而來的導演,正是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的導演李小平。
“相信兩岸共同的智慧,會非同凡響,這取決於兩岸戲劇藝術工作者的彼此信任,未來在同一個舞臺上,有望激蕩出更耀眼的火花。”李小平説。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